长安大学赴福建西阳乡村振兴社会实践
访闽浙交界∙寻振兴力量——长安大学学子深入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全文2274个字 阅读约需9分钟
为动员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投身乡村事业一线,助力乡村振兴,7月22日-27日,陕西省长安大学组织“访闽浙交界∙寻振兴力量”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福建省福鼎市、浙江省泰顺县,积极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本次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围绕“红色精神领导乡村振兴”、“白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基础建设赋能乡村振兴”以及“考察先进乡村借鉴经验”等四个方面展开学习实践,他们走进乡镇农村调研,深入田间地头劳作,聆听乡村产业发展的故事,思考乡村人才的培育,以所思所想、所学所悟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
红色精神领导乡村振兴
为深刻领悟红色文化价值意蕴,让红色文化在新征程上焕发时代光芒,实践队首先来到福鼎市叠石乡竹阳村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旧址参观学习。
竹阳村是福鼎的老区革命基点村,1989年被宁德市树立为闽东学“三洋”(福安坦洋、古田西洋、福鼎竹阳)典型示范村之一。团队成员在竹阳村走访参观了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遗址、红军被服厂、地下交通站、兵工厂、练兵场厂等红色旧址。革命故事永流芳,红土地上展新姿,一座座旧址仿佛在向后人讲述着竹阳人民百折不挠、抗击强敌,前仆后继地为革命作出重大责献、付出巨大牺牲,铸就了不朽的革命丰碑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通过这次走访参观,团队成员表示深刻体悟到了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新中国的来之不易。
白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为深入了解茶产业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作用,传承与弘扬白茶文化,团队成员走访六妙白茶博物馆,领略茶文化。在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源远流长的白茶文化,国家非遗传承的至深匠心。六妙白茶博物馆追古承今,通过茶史、茶事、茶人、茶俗等方面对白茶文化进行多维度诠释。
此外,团队成员还参观了茗海茶业有限公司等当地龙头茶企,深入挖掘白茶产业对当地发展的作用。据了解,目前当地茶企大多采取传统制茶工艺结合现代先进技术进行白茶加工,采取“企业+基地”、“企业+合作社+茶农”等模式建设基地化生态茶园振兴乡村。
基础建设赋能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而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多年来,西阳村不断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7月23日,团队成员从中走访了孝老食堂、西阳村小学以及白坑桥三项有关民生的基础建设项目。
近年来,老年群体“吃饭难”的问题日益凸显,西阳村为解决这一问题,正全面推进社区孝老食堂建设。在参观走访过程中,团队成员发现孝老食堂依托食堂场所,有机融入休闲娱乐、等各类基础设施,为社区老人居家休闲养老提供了贴心服务。此外,全链监督管理,确保用餐安全希望。在农村推进养老助餐服务,扎根的是乡士,服务的是乡邻,西阳村孝老食堂的建设增强了村内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让老年人食有所依,吃上暖心饭。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关键在人。团队成员还通过参观西阳村小学,深入挖掘教育基础建设对改善民生的作用。西阳村小学始建于1932年,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乡村创建具有潜在价值的文化资源。
西阳村党支部书记吴为情介绍到,西阳村向来重视孩童教育工作,西阳村小学是福鼎市模范小学,为解决学校设施不足问题,村委会已推动申报并获批西阳村小学迁建工程建设项目,将建设占地面积16969平方米的新校区,努力为西阳村村民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健全农村交通运输网络,坚持建路强基,以路强质。团体成员通过参与西阳村白坑危桥鉴别会,从桥梁改建方面了解乡村因路基而富的发展态势。白坑桥位于西阳村下辖自然村白坑村的入村口处。虽然半路桥农桥的运载能力能满足初建时的运输环境,但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今存在人桥车用的安全隐患,该桥也成为了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团队成员通过与危桥鉴定技术人员的沟通讨论,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工作相结合,对桥梁的鉴定工作建言献策。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了基础建设对于村民出行安全的保障,更是助推经济发展的“强心剂”。
考察先进乡村借鉴经验
7月24日,在西阳村驻村第一书记苏庆国带领下,团队成员前往距西阳村10公里外的浙江省泰顺县柳峰乡墩头村考察学习,借鉴经验。墩头村于2022年1月入选2019年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名单:同年10月,该村入选农业农村“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座谈会上,从浙江省泰顺县柳峰乡墩头村村支部书记方席足的介绍中,团队成员对该村传统文化保护、新型农业建设和生态整治策略有了系统的认识。
柳峰乡政府大力扶持传统文化保护事业,建立柳峰乡愁纪念馆,馆内陈列着多种农耕相关器具,生动的短视频精炼地讲述了造纸的十八道工序,供游客领略前人智慧,体悟柳峰乡当地传统文化。新型农村产业方面,云岗牧场极具特色,牧场筹建奶牛博物馆主题区,完成萤火虫暗房建设,增强观赏性和科普性。墩头村的生态建设走在全国的前列,村内成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采取网格化责任制、精细化管理的治理模式,党员带动群众积极整治村内环境卫生,将绿水青山的画卷铺满村里的每一个角落。
“脚上沾满泥土,心中充满力量。”至此,长安大学赴福建西阳“访闽浙交界∙寻振兴力量”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圆满结束。实践队员通过5日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认识到,只有亲身走进农村深处,才能和乡村发展同频共振,新时代青年应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借青春力量,点燃乡村振兴的燎原之火!(林骁扬 尹洋 苗雨墨 王濡钦 王淼 王帅 刘晋希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