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学子三下乡:红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青春力量共筑交通强国
长大学子三下乡:红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青春力量共筑交通强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为正确了解基层乡村发展现状,深入探寻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一线,2023年7月18日至23日,长安大学“访开路先锋·守交通长安”暑期社会实践队奔赴湖南长沙,开展走进伟人故里——韶山市韶山乡,采访党的二十大代表、韶山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毛春山;湖南省党代表、双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朝阳;参观调研中建五局三公司重点项目及中铁五局“开路先锋”文化馆系列实践活动,深刻领悟到当代青年接续红色使命,践行红色精神的重要责任,切实体会到新时代赋予青年人的历史使命。
实践队员出征前合照
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精神
韶山,是毛泽东踏上革命救国道路的起点,也是湖南最早燃起革命“星星之火”的地区之一。7月18日,实践队员前往毛泽东同志故居参观学习。故居中陈列着许多当年的旧物,都曾留下毛主席及其亲人的印记,仿佛将实践队员带入了百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红色峥嵘岁月,感受着中国革命的洗礼。通过讲解,实践队员了解到毛泽东主席一家先后六位亲人为中国革命事业牺牲,这让实践队员更加深刻地感悟到了革命先烈敢于为革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毛泽东纪念馆里,讲解员介绍了毛泽东从立志救国、探求真理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辉煌人生历程,以及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过程。“毛泽东同志遗物展”中,主席使用过的几万件遗物,仿佛在述说着领袖八十三载春秋的工作和生活。既有反奢倡俭,清廉如水;又有雅情逸志,坦荡襟怀。在南征北战、定国安邦的征途中,每一件物品都能写就一部传奇。通过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书信和电报,实践队员感怀着伟人的丰功伟绩和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毛主席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值得每一个新时代青年学习。
实践队员参观毛泽东同志纪念馆
在毛泽东铜像广场、毛泽东故居、韶山毛泽东纪念馆,实践队员都能深刻地了解到当年革命的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革命的火种,历经了百年风雨沧桑,依然经久不息,见证了往昔峥嵘岁月,也照亮了后辈前行的征程,并深刻认识到坚持党的领导、矢志不渝传承好党的初心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乡村多样发展,共迎美好未来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7月19日,实践队员们前往韶山乡韶山村,双石村开展调研,了解当地基层乡村发展现状。在韶山村,实践队员们采访了党的二十大代表,湖南省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毛春山。
采访中,毛书记向实践队员们介绍了韶山村依靠发展红色文旅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发展情况。2017年以来,韶山村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伟人故里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集体经济,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开创了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新局面。毛春山说道:“农民富了,村庄美了,环境与经济有了质的飞跃。从最开始的农家乐到现在的餐饮服务与精品民宿,村民们的可支配收入也在不断提高。村民的福利待遇好了,大家生活的幸福感也变高了。”
毛春山书记接受实践队员采访
毛书记谈到广大青年学子如何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一个多方面的问题,既要解决就业,又要可持续发展,还要让老百姓有经济收入。国家大力支持乡村振兴,也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但大学生青年也要夯实自身的专业基础与基本素养,要扎根一线了解农村,认识农村,大兴调查研究,在实践中服务乡村振兴,在奋斗中实现自我价值。毛书记寄语广大青年学子:一是青年学生既要志存高远,也要认清定位、脚踏实地;二是要讲好家乡故事,传播家乡声音,作家乡最好的代言人;三是紧跟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做到永远跟党走;四是要多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和把握其精髓,唯有做到这些,青年大学生才能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建功立业。
7月20日,实践队前往韶山乡双石村,采访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朝阳并实地走访调研当地乡村公路,深入了解当地发展现状,深刻认识到公路交通对于乡村发展的重要意义。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想办法发挥村子的自身优势,发展村办企业,带动百姓增收致富。”刘书记说到。双石村位于韶山市西部,过去由于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导致村集体经济薄弱。2018年,村支两委党员干部的牵头,双石村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建设产业扶贫基地,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了一条红薯粉“自种自产自销”的完整产业链。目前,村里引进的豆制品加工厂前期建设工作接近尾声,预计7月底将投入试生产。未来,村集体与村民们将继续奋勇向前,建设美丽幸福乡村。
刘朝阳书记向实践队员介绍双石村发展情况
多年来,道路失修,交通不便成了阻碍双石村发展的一大难题。乡村要振兴,交通必先行。刘书记介绍,双石村公路改造已被纳入韶山市“四好农村路”建设项目,新路建成之后,村民出行,儿童上学,老年人就医等问题都将得到极大改善。同时,打通这最后一公里,村集体产业将加强与外界的有机联系,吸引投资,拓宽销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将为双石村发展注入新活力,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科技赋能工程,交通助力强国
7月21日,实践团队来到中建五局三公司承建的同有科技储存系统及SSD研发智能制造基地项目观摩学习。该项目作为世界首例百米高层盒式结构工业楼宇,将原创设计、技术研发、施工建造的一体化能力融入到了策划设计与建造施工全过程当中,展示出当今中国基建的一流能力。
实践队员在“同有科技”项目现场参观学习
在参观过程中,项目技术经理宁攀着重向实践队成员介绍了创新式叠合大跨度构建的独特之处。该项目作为世界首例百米高盒式结构工业楼宇,突破传统思维限制,通过叠合型结构实现大跨无柱空间,梁高仅为跨度的1/22至1/25,仅为普通框架梁一半高,同时机电管线可布置在空腹肋梁之间,不占用梁下高度,可达到最优空间使用高度。建筑内部空间划分灵活,满足不同阶段生产工艺和复合功能变化需求。同时了解到该项目综合运用BIM、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讯等技术手段,将各类数据集成至智慧工地云平台,实现对施工现场人、机、料、法、环的全面分析与管控。
一路通,百业兴。乡村公路是农村发展的命脉,大型交通枢纽工程则是城市发展的关键。7月22日,实践队员前往中建五局三公司长沙机场改扩建项目参观学习,领略精品工程风采,加深对施工一线的认识。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是交通部“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湖南省“一号工程”,也是湖南省首批绿色建造试点项目。作为其先行启动工程,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由中建五局三公司牵头,湖南建投、中铁建工共同承建,总建筑面积49.54万平方米,合同额40.2亿元。交通枢纽核心换乘区域地面建筑高11.5米,地下建筑深26.4米,集中了地铁,高铁,机场高速等多种换乘方式,四周配套综合停车场,旅客过夜房,避雨走廊等市政设施,旅客仅需步行5分钟即可实现“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换乘便捷性达到全行业领先水平,有“换乘之王”之称。综合交通枢纽工程项目将助力长沙机场成为国内涵盖交通方式最多的机场之一,点亮“长沙之星”,一跃成为“中部第一国际航空枢纽”。
陈镜丞博士在长沙机场改扩建项目向实践队员们讲解
项目现场,中建五局三公司项目负责人陈镜丞博士向实践队员们介绍了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设中采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在解决基坑交叉界面不一致,交叉施工区域广时,技术人员采用BIM规划三维模拟实现可视化交底,科学组织现场分块施工,合理组织土方开挖及运输路线;在智慧工地建设方面,项目引入五局自主研发的智慧工地系统24小时不间断采集基坑关键数据信息并实时处理,实现自动预警;在打造绿色工地方面,项目采用了大面积裸土快速抑尘,废水集中处理循环利用,固体废弃物再制实心砖等绿色施工技术。陈博士讲到,科学技术为现代工程建设注入了新活力,绿色工程的理念将持续为蓝天白云保卫战注入动力。
百年波澜壮阔,先锋旗帜飘扬
7月23日,实践队前往中铁五局“开路先锋”文化馆参观调研。在讲解员的解说下,实践队员了解到:在新中国成立后,中铁五局建成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之后又建成被称为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的成昆铁路;改革开放后,中铁五局参与衡广铁路复线建设任务;进入二十一世纪,深度参与国家铁路建设、国家高速公路建设等重大工程。几十年间,中铁五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钢铁一般的意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建设奇迹,铸就了一座又一座不朽的工程丰碑。中铁五局始终初心不改,勇当交通强国的开路先锋,留下了宝贵的“开路先锋”精神财富。
从沙漠戈壁到深山沟壑,从内陆平原到世界屋脊一路走来的不易,这是几代中铁人靠智慧的汗水和攻坚克难的毅力所取得的伟大成绩。新时期,中铁五局坚持改革创新精神,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实践中解决矛盾问题,以创新引领发展,成为推动中铁五局不断走向成功、永葆活力的重要法宝。
实践队员在中铁五局“开路先锋”文化馆参观
中铁五局前辈们在探索和奋斗中形成的“开路先锋”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后辈高擎“开路先锋”旗帜,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严格律己,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一名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以实际行动诠释“开路先锋”的精神内涵,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承诺。
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队员们去到伟人故里,感受红色土地上迸发出的盎然生机,广袤的乡村大地在以她的方式不断前行;队员们走进现代工程,领略科技带给钢筋水泥不一样的生命力,绿色发展让交通强国更加绚丽;队员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向伟人学习,同前辈对话,领悟不怕艰难困苦,永当开路先锋的革命真谛。青年强,则国强。走出校园,游览祖国的河山是为了让我们看见这盛开的时代,坚定我们心中的理想信念。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