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外学子三下乡:走进杨家沟,探寻红色路
7月20日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红色文化领新航,绿色生态赋新能”项目团队一行人来到榆林市米脂县杨家沟村,为深入学习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指示精神,队员们走进杨家沟,从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党群关系的建设和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三方面进行调研,了解杨家沟村党群建设和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的状况。以红色革命旧址作为依托,绿色生态产业作为动力,杨家沟展现了它独具魅力的特点和风貌。
杨家沟是米脂县一个村庄的名字,坐落在沟壑梁峁之间。从明代起,马氏家族定居于此,已经有了400年的历史。在清代中叶,逐渐形成了陕北一处规模较大的地主集团庄园。保存至今,列入了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不过真正让杨家沟名扬天下的,是1947年毛主席率领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曾在此居住120天,成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停留时间最长的一站,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1947年,国民党胡宗南部进犯延安,出于战略考虑,毛主席率领党中央机关撤离延安,开始了1年零5天的转战陕北之路。据统计,转战陕北期间,毛主席及党中央等走过了12个县,驻留了38个村庄,时间最短的仅几小时,大多不过一两天,而在杨家沟,他们住了长达4个月,是转战陕北期间居住时间最长的驻留地。杨家沟是转战陕北取得光辉胜利的标志点,是离开陕北走向全国胜利的出发点,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图为杨家沟革命旧址 中国青年网 通讯员 李笑 供图
1972-1978年,杨家沟建设了革命纪念馆,面向公众予以开放。主要可以参观: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旧址;毛主席、周恩来旧居;毛主席转战陕北纪念馆;劳动人民翻身纪念大会等。还有今日的杨家沟,森林覆盖率和绿化状况较过去有极大的提升,如果是5月-10月期间到访,可以看到的是一个郁郁葱葱、满眼绿色的杨家沟。在杨家沟,农业开始景观化。新打造了几处景观农业,包括梯田樱桃园、黄花菜采摘园、格桑花海等。今日杨家沟的变化:一处综合旅游目的地正在形成。杨家沟目前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五个国家级招牌。
图为杨家沟毛主席旧居 中国青年网 通讯员 李笑 供图
队员们走进杨家沟革命旧址处,路途中遇到了很多研学团队以及旅游的单位集体团队,采访了很多也是中共党员的叔叔阿姨,作为党员,应当走过毛主席他们曾走过的路,应当了解毛主席他们转战陕北的经历和过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树立爱党爱人民的态度,走进杨家沟,探寻红色记忆。我们有幸采访到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国企中层管理者党支部书记老党员,老党员先生首先肯定杨家沟红色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并且走进杨家沟后,杨家沟以红色主题为主发展旅游业大为推广,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关注和重视,但他也指出了一些问题。诸如:发展模式较为单一,管理模式有待完善等。也提出了一些良好的建议。总之,老党员先生鼓励队员们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中来,称赞了队员们的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积极向上的面貌,并且语重心长地向队员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殷殷嘱托和热切的期盼,青年一代是国家的力量,民族的希望,坚持党的领导,学习红色文化,争做国之栋梁。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枫火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此行奔着红色而来,感悟这几间土屋亮起彻夜不息的灯火背后升腾起的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曙光,队员们必将铭记这份沉甸甸的红色记忆,做红色文脉的传承者,做革命精神的信仰者、传播者、践行者。纵然岁月如梭,红色的精神却永远镌刻在每一个中华民族儿女的心中,枫火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将继续追随信仰之光,扛起历史之责,不负时代之望,毅然砥砺前行。走进杨家沟,探寻红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