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西外学子三下乡:重温峥嵘岁月,汲取奋进力量

来源:枫火XISU 编辑:李笑 时间:2023-08-05
导读: 7月20日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红色文化领新航,绿色生态赋新能”项目团队一行人来到榆林市米脂县杨家沟村,为深入学习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指示精神,队员们走进杨家沟,从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党群关系的建设和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

7月20日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红色文化领新航,绿色生态赋新能”项目团队一行人来到榆林市米脂县杨家沟村,为深入学习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指示精神,队员们走进杨家沟,从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党群关系的建设和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三方面进行调研,了解杨家沟村党群建设和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的状况。以红色革命旧址作为依托,绿色生态产业作为动力,杨家沟展现了它独具魅力的特点和风貌。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9月13日在陕西省榆林市考察时,来到位于米脂县城东南的杨家沟革命旧址,参观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旧址、毛泽东旧居、周恩来旧居等,追忆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辈丰功伟绩。指出,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赓续红色血脉。

杨家沟革命旧址,原先称马氏庄园,马氏庄园以扶风寨为主,已经有百年历史,高大雄浑的寨门城墙记录了历史的沧桑。米脂县杨家沟革命旧址位于陕北米脂县城东南23公里的杨家沟村,1972年开始筹建,1978年开始对外开放,2005年在革命旧址内建立起了“毛主席转战陕北纪念馆”。馆址所在地杨家沟村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原杨家沟马氏地主家族的村庄,全村共有270多户人家,其中马氏地主占72户。马氏地主于明末清初开始在杨家沟经营,18世纪中叶发家,19世纪中叶成为名门望族,在绥德、米脂、吴起、清涧及延安等广大地域内,拥有土地数十万亩。1942年中共中央《米脂县杨家沟调查》中指出“杨家沟是全国罕见的一个地主经济条件集中的村庄”,“陕甘宁边区的杨家沟,以有马光裕堂(一个地主集团的代号)而闻名陕北”。

李笑 7.24(1).png

图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杨家沟考察的视频截图 中国青年网 通讯员 李笑 供图

党的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杨家沟,这一中国革命历史转折的地理坐标,也因此积淀了丰厚的红色文化。74年后,这一文化又让米脂焕发出后发赶超的精气神,构筑成为陕西红色文化的“精神高地”。

在革命战争年代,勤劳朴实的老区人民养育了我们党和人民军队,竭尽所能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为壮大革命力量、夺取革命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极大贡献。革命先辈们的丰功伟绩,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现在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为新中国诞生而浴血奋战的英雄,不能忘记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区人民。

革命老区是新中国的摇篮,老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传家宝。这一精神不仅是在艰难困苦中鼓舞老区军民坚持斗争、夺取革命胜利果实的强大精神力量,更是老区人民在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奋发有为的不竭力量源泉,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来源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传承弘扬革命老区精神。我们深信,积淀着红色基因的老区精神,必将在新时代继续焕发盎然生机,给予我们强大的内心滋养,不断激励我们建功新时代。

李笑 7.24(2).png

图为杨家沟革命旧址 中国青年网 通讯员 李笑 供图

责任编辑: 李笑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