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西建大学子三下乡: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编辑:伍爱嘉 时间:2023-08-10
导读: 为深入学习党史,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8月1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本土营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来到杨家岭革命旧址重温党的光辉历史,感悟延安精神,厚植红色情怀,探寻遗址保护策略。 陕北,延安,杨家岭,中共党史上熠熠生辉的地标“延...

为深入学习党史,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8月1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本土营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来到杨家岭革命旧址重温党的光辉历史,感悟延安精神,厚植红色情怀,探寻遗址保护策略。

陕北,延安,杨家岭,中共党史上熠熠生辉的地标“延安革命旧址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忆往昔峥嵘岁月,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印刻在这里,党的七大开幕的掌声回荡在这里。

杨家岭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居住。在杨家岭期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开展延安整风运动,使全党达到空前团结和统一;发起大生产运动,实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目标;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吹响新民主主义先进文化号角;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全面抗战伟大胜利。

图片1.jpg

图为实践团参观伟人旧居。 张津榕 摄

实践团先参观了伟人旧居。爬上陡坡,是一孔孔窑洞依山而挖,三五孔排列整齐,或一两孔隐于山腰。走入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等革命先辈曾居住过的地方。窑洞质朴简陋,陈设朴素简单,一张平整的桌子仅仅摆放着水壶和碗,摒弃杂念静思,便能深刻体会革命伟人的心境;一张窄小的床铺,驻足久久凝视,好似眼前重现毛泽东在为革命道路方向而辗转反侧、彻夜不眠。

就是在这昏暗的窑洞里,毛泽东旧居里的小煤油灯见证了《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的诞生,反映人民心声的《东方红》在这里唱响……笼罩在国人头上的阴云被层层拨开,让全国人民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就是在窑洞前的石桌旁,毛泽东用茶壶、茶杯做比喻,向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揭露了美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腐朽本质,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伟大论断而被传播于世界。

旧址中没有华美的修饰,队员们被整齐排列的书籍报刊震撼,一幅幅珍贵的照片,述说着老一辈领导人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团队成员刘冬妮有感而发:“从前,我们都是通过历史书上了解红色革命的故事,而今天,我们在这里真真切切地回首历史、感受历史。”

图片2.jpg

图为实践团参观杨家岭中央大礼堂。 郭平阳 摄

实践队员们回顾历史,从司令部住址走到中共七大旧址。一栋青灰色建筑,上面刻着中央大礼堂字样,筹建于1940年,建成于1942年,在1945年时召开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物,外表吸收了西式建筑风格,内部采用窑洞的拱形结构,四道拱梁支撑屋顶,去掉木柱,在大厅内产生了广阔的视野,并用高大窗户解决场内采光。最内部的拱梁划分的区域是主席台,两旁建小会议室、阅览室、休息厅,以抵抗拱形结构的水平推力。

中央大礼堂内部完全按照七大会场原貌陈列,两边摆放着一排排座椅,主席台上方的横幅标语是七大的政治口号“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两侧的墙上共插有24面党旗,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建党到1945年召开七大走过的24年胜利路程。这座古朴而庄严的建筑历经半个多世纪,饱尝战火硝烟。而今,它依然风姿如初,闪耀着延安精神的光辉。

在绿树环绕的小广场上,有络绎不绝的游客在礼堂门前留影纪念,有小学生录制红色革命故事讲解,每一位走进杨家岭参观学习的人,每一位讲述杨家岭故事的人,都在感悟着这本博大厚重的书籍,接受着革命精神洗礼。实践团成员张津榕不禁感叹:“透过厚重的黄土地和斑驳的革命印记,我们能真切感受到旗帜就是方向,道路决定命运。”

3.jpg

图为中央大礼堂前广场。 杨雨璇 摄

杨家岭革命遗址的参观之旅不仅为队员们上了一节生动的红色历史课程,还为队员们探寻遗址保护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旧址各部分建筑保存基本完整的部分,整体外观保持原貌,部分细节,如墙体、墙面等因年代较久远,运用现代建筑材料依照历史事实样貌进行重整。对部分裸露的黄土进行绿植覆盖,达到净化空气,减少风沙侵蚀和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景区内革命旧址安全的双重作用。

讲述,聆听,细悟,践行……

实践团队此次杨家岭之行,学党史,悟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的重要指示,基于匹配新时代革命遗址保护需求和支撑陕北革命精神谱系的视角构架价值体系,深挖价值内涵,探索与之适配的革命遗址活化策略,观察革命旧址的保护现状,队员们进一步体会到革命遗址保护修缮的意义,进一步坚定了“四个自信”,把“感党恩、念党情、跟党走”作为一辈子的信仰,将保护红色革命遗址作为青年一代长期坚持的工作。


责任编辑: 伍爱嘉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