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国语大学:追寻红色印记,赓续红色血脉
白河,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巴山区,总面积约1455平方公里。曾是深度贫困县,近年来通过易地搬迁、产业发展等措施,成功脱贫,经济逐步发展。整个县城以其“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土薄地不平”的自然条件而著称。在这样的环境中,白河人民曾面临严重的饥饿问题,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然而,白河人民并未屈服于苦难,他们展现出顽强的斗志,与大自然抗争,从艰苦的生活中锤炼出“三苦精神”,在逆境中寻求生存和发展。
本次暑假社会实践,西安外国语大学“碧水丹心映白河,文旅乡韵绘新篇”乡村文旅宣传团在共青团白河县委的支持下深入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参观“三苦”精神基地,在实践中深刻领悟三苦精神的内涵,感悟三苦精神的伟大事业,争做新时代三苦精神的坚定践行者和积极传播者。
图为成员合影
一、走进白河,感受“三苦精神”的不朽传承
在工作人员细致入微的引导和讲解中,宣传团深刻理解了三苦精神的深厚历史根基、各个时代的独特展现,以及它在当代社会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从“男女齐上阵,家中无闲人,锅灶地上架,干粮树上挂,两头不见天,中午不回家。”的“石坎坎,金碗碗”时期到“三业”融合促增收、改善基础优环境、志智双扶激动能,累计减贫6.6万人,顺利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在不同发展时期“三苦”精神表现形式为: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领导苦抓下基层,干部苦帮入农门,群众苦干无闲人;领导苦抓抓项目,干部苦帮帮产业,群众苦干建家园;领导苦抓抓统筹,干部苦帮为民生,群众苦干建和谐;领导苦抓做示范,干部苦帮当先锋,群众苦干立精神。尽管内涵不同,三苦”精神却始终发挥着引领作用,推动白河的发展。
图为成员参观三苦精神基地
二、 聆听历史,铭记“三苦精神”的深沉诉说
三苦精神中最感天动地的、最震撼人心的部分,就是那些用双手、双肩,用生命,用愚公移山般坚不可摧的意志和恒心去铸就、去创造的一个一个典型人物。原县委书记李群欣,他是三苦精神的奠基者。在任7年多的时间,其中5年都没有回家过年,春节就在农户或者公社里度过,过了大年初一又开始投入到工作中。1978年4月,李书记病重卸任,调回西安,三年后因病逝世,年仅50岁。临终前,他对自己的妻子说:“我最对不起的人是你,最放心不下的是白河人民……”而今天,我们可以告慰他:“秦楚边城,水色白河”已经很美很美,白河人民已经很幸福。在这片白河大地上,践行三苦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三苦精神对于白河人民而言,是一种基因、一种传承,无论身处何方,无论身居何职,“三苦精神”永远镌刻在白河人民心中。
图为讲解员讲解梯田历史
三、投身实践,铸就“三苦精神”的时代传人
在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宣传团深刻认识到传承和发扬“三苦精神”的重要性。各级组织和个人应通过深入学习、研究和交流,全面理解其历史渊源、核心价值和现实意义,增强全社会对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以“三苦精神”为指导,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展现出不怕困难、勇于奋斗的精神风貌,身体力行践行这一精神。结合新时代的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创新“三苦精神”的表现形式和实践路径,使其更具时代感和现实意义,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发挥专业优势,通过教育和引导,将“三苦精神”的种子播撒到下一代心中,培养他们成为具有“三苦精神”的时代新人,确保精神的传承和发扬。青年人应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不渝、笃行不怠,以实际行动践行“三苦精神”,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