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进乡村,渭梦助振兴
导语:为深入学习贯彻有关 “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长安大学“学艺进乡村,渭梦助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中旬抵达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前青塘村,开始了为期两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旨在深入了解乡村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卓越成效。
播撒知识种子,点亮希望之光 —— 暑期支教行动纪实
支教篇:跃动青春,球场飞扬;墨下绘情,画中蕴意
为了让孩子们强身健体,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践队根据孩子年龄段开展暑期特色体育课,依据孩子们的意愿分批开展篮球和排球等实训教学课程。同时,实践队员还将趣味游戏融入日常教学,让孩子们真正热爱户外,享受体育。
图为实践队员带领孩子们做准备活动 羌佳宁 供图
实践队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书法带入教室课堂。墨色生香的书法课堂中,从握笔姿势到一撇一捺笔画的书写,孩子们在实践队成员的悉心指导下写下一个个稚嫩的字体;同时,对于低龄段的孩子们,实践队开设妙趣横生的美术课,每个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让他们手中的画笔描绘出心目中的蓝图。
图为实践队员为孩子们做书法示范 羌佳宁 供图
·支教篇:创意折叠,义务帮扶;乐启乡音,琴润童心
为了培养孩子们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能力,实践队开设创意手工课与特色“乐起乡音,琴润童心”主题音乐课。手工课上的趣味横生让孩子们真真切切感受到心灵手巧和丰富的想象力。实践队员手把手教授孩子们折出千纸鹤、爱心形状等精巧的小艺术品。音乐课上,在乡村音乐的悠扬旋律中,实践队员引领孩子们轻启歌喉,弹唱一首又一首经典曲目。
图为孩子们在上手工课 羌佳宁 供图
为了帮助即将升学的孩子们,实践队员为他们开展基础学科一对一义务帮扶,在实践队员的悉心指导下,一道道难题答忧解惑。并为学生们新学期的课程做好预习答疑工作,为他们的学习保驾护航。
图为实践队员为即将升学的孩子提供一对一学业义务帮扶 羌佳宁 供图
深耕实践田野,探寻真知灼见 —— 暑期调研之旅回顾
调研篇:石磨轻转,古法研磨谷物香;匠心独运,麦饭石间寻味长
在爱心支教的同时,实践队成员还开展了当地产业调研活动。在村里走访调查得知,年近古稀的李根保老爷爷是青塘村小石磨产业的传承人,得到了村里的大力支持。他于2020年获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参加过“山西省第五届农博会”、“吕梁市第三届名特优功能食品展销会”。队员们认真听取了关于麦饭石石磨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独特功效的介绍,对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实用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李根保老爷爷也热情邀请实践队员体验石磨,感受非遗文化下的浓浓底蕴。
图为支教队员体验麦饭石石磨 武天圻 供图
调研篇:粽香四溢,产业园里探秘传统工艺;匠心传承,特色粽里品味文化精髓
青塘村的粽子产业园享誉全省。在产业园负责人高峰的带领下,实践队员参观了粽子产业园。在参观生产车间时,实践队员了解到青塘粽子扶贫车间属于劳动密集型扶贫产业,可安置低收入户为主的300余名工人就业。全村有70%的人都从事粽子产业,带动周边村2600多人就业,粽子的年产值突破1个亿,2021年,青塘村村民人均收入突破了1万元,粽子成了当地的致富主导产业。而这一成果恰恰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的一个缩影。
图为实践队参观粽子产业园销售展区 羌佳宁 供图
青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见证者和受益者。青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以特有的激情和活力勇立时代潮头,留下闪光的青春足迹。而经过此次支教社会活动,实践队员对“享有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机会,享有日益完备的权益保障”有了深刻认识,对形成宽广的视野和“平视世界”的心态有了更深刻的见解,为走上更辽阔的人生舞台赓续前弦,努力成为新时代浪潮里的朵朵青春浪花,为乡村振兴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