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里的青春犁铧 —— 五个日夜的电商土法与鱼水情
秦巴山里的青春犁铧
—— 五个日夜的电商土法与鱼水情
安康讯(通讯员 王喆熙 邵佳祥 袁景琪)雨是秦巴山区的常客。7 月 8 日那天,咸阳的雨还没歇脚,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商贸与流通学院的会议室里,八张年轻的脸被白炽灯照得发亮。蒋鹏的声音裹着水汽撞过来:"安康的山,雨一淋就滑。夜里谁也别摸黑出门,意外险保单我看过了,全员生效。" 这是 "链动安康・商贸筑梦" 实践团出发前的最后一句话,像块石头落进在场每个人的心里。
出发:带着尺子和直播架
谁也没料到,这趟为期五天的实践,会把课堂里的 "供应链管理" 变成手里的卷尺。刘瑞老师在动员会上划下的 "三组协同" 作战图,此刻正别在队长的帆布包上:素材组管着每天的照片视频,得像收玉米似的日清日结。
调研组揣着香山村实践基地的老账本,要数清村民们说的 "洋芋运出山要掉三成秤" 到底是多少;直播组的三脚架腿上,已经缠好了防滑胶带 —— 他们要把这铁家伙变成 "新农具",就像蒋鹏说的,"得比山里的老锄头还趁手"。
出发前的宣誓声还在走廊里荡。有个戴眼镜的男生摸着直播设备的按钮,突然说:"这玩意儿比我家麦种金贵。" 旁边的女生接话:"贵不贵看能不能长出钱来。" 这话应了实践团的心思:秦巴山区的核桃、小鱼干、纺织品,卡在 "生产 - 物流" 的坎上多年,他们要做的,就是用物流管理的知识当 "犁铧",在这些梗阻的土地上犁出条道来。
鱼塘:钢管里的水会转圈
7 月 11 日的太阳把贝尔渔业的鱼塘晒得发烫。杨巧总经理的胶鞋踩着塘边的泥,咔哧作响。"你们看这钢管。" 她指着架在水面上的铁管子,管里的水正打着旋儿流回去,"这水,七成都能再回塘里,一年能省下三万多吨。" 实践团的学生们蹲在池埂上记笔记,笔尖划过纸的声音,混着增氧机的嗡嗡声。
塘里的鱼不知道有人在看。投饵机突然 "咔嗒" 一声,细碎的饲料像雨点儿落进水里,鱼群翻起的浪白得晃眼。"这机器准头高,一次差不了五克。" 技术人员说着,手里的 PH 试纸浸进水里,变成了淡绿色。有个学生突然笑了:"课本里说的 ' 精细化管理 ',原来就是鱼吃多少、水啥滋味,都得记在本子上。"
他们在车间里见了那两款要直播的鱼。糖醋味的装在红袋子里,麻辣味的裹着黑包装,净含量都是五十克。"这小鱼干,晒的时候得看老天爷脸色。" 杨巧拿起一包,指尖蹭过包装袋上的 "巧美森" 三个字,"但运出去得看你们的本事 —— 去年有批货卡在半山腰,等送到城里,腥气都跑没了。" 这话让调研组的学生们攥紧了手里的物流路线图,上面红笔圈着的断点,像没愈合的伤口。
直播:镜头里的鱼和山
直播那天,三脚架在鱼塘边扎了根。穿白 T 恤的女生举着手机,镜头先照了照翻涌的鱼群,又转过去拍远处的山。"家人们看这儿," 她的声音有点抖,但手里的镜头很稳,"这鱼喝的水,比城里的自来水干净 —— 你们看那循环系统,钢管里的水转着圈儿过滤,就像给鱼装了台净水器。"
屏幕上的评论开始跳。有人问 "刺多不多",有人说 "邮到东北得几天"。素材组的男生蹲在旁边,飞快地记着:"10:15,30 人问物流;10:20,25 人要试吃。" 杨巧站在镜头外,悄悄给学生递了瓶水 —— 她看见那孩子的后背,已经被汗浸得发黑。
两小时里,投饵机响了三次,增氧机的水泡冒了三茬。等直播结束,手机显示卖出了两百多包。有个学生摸着发烫的手机壳,突然想起动员会上说的 "新农技"—— 原来不是写在纸上的公式,是对着镜头说清 "这鱼怎么养的",是算准 "从鱼塘到快递点要走多少分钟"。
收尾:泥里的脚印和心里的秤
离开贝尔渔业时,天又开始落雨。实践团的帆布包上沾着塘边的泥,包里的笔记本记满了数字:循环水系统节水 70%,投饵机省饲料 15%,直播观看人次破万。这些数字旁边,有人画了个小小的鱼塘,旁边写着 "香山村的核桃,是不是也能这么卖?"
蒋鹏在电话里问安全,学生们齐声说 "没涉水,没夜出"。挂了电话,有个学生望着车窗外的山,突然说:"以前觉得乡村振兴是大词儿,现在知道,就是让山里的好东西能出去,让养鱼塘里的水少浪费点,让咱的直播架,能替老乡们多吆喝几声。"
雨还在下,打在车窗上噼啪响。这五个日夜,像秦巴山区的一块石头,沉在每个人的心里。他们带着尺子量过物流的路,带着镜头照过鱼塘的水,带着专业的知识,在乡村振兴的土里,犁出了几道浅浅的、却透着劲儿的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