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为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青春聚力促进乡村振兴,7月8日—7月14日长安大学“青春聚力促振兴,互助奋进新征程”社会实践队前往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开展乡村振兴主题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队围绕党的
7月11日至7月13日,长安大学“追寻领袖足迹·厚植青年担当”暑期社会实践队赴山西运城参与暑期社会实践,鉴往知来,在这里他们见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带动经济发展;看河东文化历经千年沧桑而绵延不息;看运城文旅带动相关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助推经济高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了解科技支农、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重点建设成果,长安大学研究生科学技术协会“青春助农·科技富民”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13日-17日赴陕西省商南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2023年1月26日星期四上午八点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寒假社会实践队伍跟随着新年的步伐,怀着崇敬的心情进入“西安事变纪念馆”。
寒假开始前,学校开展了回访母校的实践活动。为了丰富我们的假期生活和锻炼个人能力,我们几个运城校友组成一个团队参加了此次宣讲活动。一方面,我们不仅锻炼我们自身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回访母校,感恩母校,并宣传西北农林科技大
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2022年寒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回访母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勿忘师恩,汇报成长”“知农爱农,相约西农”“助力青春,接力高考”为主题,发动广大西农学子,以饱满的热情感恩母校培育,展现西农面貌,传递西农精
心之所向,行之所至。“探寻总书记的十年足迹”实践活动,以全面回顾习近平总书记10年来考察调研足迹为主。十年间,习近平总书记用“念兹在兹”,“久久不见久久见”的岁月情深镌刻为民足迹,察民情、听民意,心怀“国之大者”思对策、谋方略,以非凡的政治
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教育事业,8月15日-8月25日,在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李国敬的带领下,长安大学赴陕西安康“凝聚青春力量·为爱保驾护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牛头店镇九年制学校开展支教活动。 实践队在牛头店镇九年制学校前合照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工作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社会实践能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乡情调研团于2022年8月17日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线上进行了乡村振兴了解情况的调研,线下采访并调研了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提升村庄服务群众和保障公共设施建设能力的基础,村庄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能有效解决集体“无钱办事”的难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村民。 图 1党定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党定村党支部为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按照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围绕奶山羊养殖,党定村积极开拓壮大产业规模,借助科技提升和产业培育,党定村延伸发展产业链,推进完善“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借助村内的1700亩荒沟地,党定村布局了牧草基地、有机肥厂、水溶肥厂和生态旅游等产业项目,扩大了奶山羊养殖产业纵深,为村
党定村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实践中,先后探索出“党支部+”和“联合党委+”的产业发展模式,为强化党建引领,促进村庄产业合理有序发展贡献了坚定力量。一直以来,党定村是多年的“空心村”和“集体经济空壳村”,村民因“十里烂党定”的称谓而缺
党定村的蜕变是党建引领下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典范,也是广大农村地区可资借鉴的有效振兴模式,围绕党定村“党支部+”的发展脉络以及由此衍生的“联合党委+”全域产业发展机制已经成为党定村乃至苏坊镇的响亮招牌,作为振兴样板受到蒲城县委县政府的赞赏并
乡村兴,则国兴。在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过程中,人才始终是必不可少的动力引擎,代表着希望和未来,当代社会需要人才,尤其是一批青年人才投入社会建设和乡村振兴浪潮中。为了培养新青年大学生对农村工作的热情,促进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走进农村学习求学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