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22年8月17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乡情调研团前往山西省绛县冷口乡,通过发放问卷、采访村民、文献搜集等方式了解当地乡村振兴发展情况。
产业兴旺富万家
冷口乡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载体,沿中条山,以宋东村500亩、东冷口村500亩连翘为主,套种柴胡、黄芩,带动宋西、郭堡、乔堡等村中药材种植,形成质优效佳的“道地药材”,打造“连翘之乡”。配套建设连翘加工厂,依托农村专业合作社,实现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沿涑水河,依托横岭关蓝莓、宋中奶油草莓、东冷口阳光玫瑰葡萄、马堡冬枣等,开发果品采摘和农事民趣地体验项目,深度挖掘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相继开发出“蓝莓采摘、古村民宿、漫山红叶、姜嫄故里”等特色旅游景点,搭建土蜂蜜、土鸡蛋、野香菇、高筋面粉等特色山货电商销售平台,延伸产业链条、服务乡村振兴、发展全域旅游。
生态宜居美乡村
冷口乡依托党组织网格优势,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由党支部统筹推进,党小组负责辖域内具体整治任务,党员带动持续开展拆违治乱、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美丽乡村建设五大专项行动。以实现“绿色长廊”建设为目标,基于乡村原有道路骨架,根据冷口乡村的布局结构,充分融合道路功能和乡村景观,公路沿线利用废弃瓦片、磨盘、轮胎、旧铁锹锄头等修砌花墙20余处,擦亮了乡村振兴的环境底色。主次分明、因地制宜地规划乡村道路网,实施通道绿化9处15.7公里,栽植国槐、木槿、白皮松等8000余棵。通过造林绿化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提升乡村文明,生态、产业协调并进,美丽乡村正逐步实现。
乡风文明人兴旺
以文明村创建为抓手,深入开展文明户创建活动。各村结合特点,设置方针政策、核心价值观、孝道文化墙,挖掘整理家风家训文化,建设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文体广场,通过典籍倡廉、箴言养廉、诗文说廉传扬廉政文化,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引领家风民风,以淳朴的家风民风涵养党风政风。利用红白理事会、广场文艺队积极宣传创建工作,以文化为“魂”感受文明新风,提升农民素质。
通过几天的实践学习和走访,队伍成员对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新一代的冷口乡居民正在用自己的行动铸造更美好的未来。
薪火赓续,学子归巢话成长。2025年1月20日,寒假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三位学子——吕伟、王昊和汤浩,回到母校——湖北省武穴中学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宣讲活动,向在校的高中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大学经验和成长故事。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不仅为学弟学妹们传
陕西宝鸡讯(通讯员 王彧冉) 2025年3月2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宝鸡市垃圾填埋场生态环境改造研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团队,赴宝鸡市硖石镇长寿沟垃圾填埋场开展调研。通过访谈镇政府工作人员、走访周边村民,团队聚焦封场后生态修复的基层实
长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盘活文化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团队赴渭南市蒲城县苏坊镇党定村开展实践调研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