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理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乡村振兴重要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知农爱农,强农兴。2022年8月25日至26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赴陕西河南山东吉林老龄化与土地流转外包调研队赴各地开展调研活动,旨在探求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流转的影响下生产外包服务的作用,以期解决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农业生产问题,助力政府制定合理的外包服务政策和土地流转政策。
图为团队成员张诗奇在辽宁省铁岭市调兵山市四家子村采访村民
经过前期的问卷准备工作和严密的调研筹划安排,团队之间多次进行小组会议讨论后,队员张诗奇正式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走访的村落分别是是辽宁省铁岭市调兵山市四家子村和沈阳市法库县边家村。东北的土地和西北的不同,东北多平原少山,大多数农户都习惯种植玉米,随处可见一望无际的玉米地。走访过程中发现多数都是五六十岁的老爷爷老奶奶在家,土地约20-40亩,正常的播种,施肥,撒药,收获等都会通过外包雇用机器来干,政府相应给予补贴,约60-75元每亩地。由于今年东北大雨,土地含水量大,玉米成熟不够,情况不容乐观,农民需要补贴的力度仍需政府的大力支持。
图为团队成员解宜宁走访调研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镇王家庄村
团队成员解宜宁落采取面对面沟通交流和村庄负责人对接发放部分问卷和有关土地外包知识宣传单为本次调研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镇王家庄村的两种形式。王家庄村沿途大道干净整洁,路边房屋的墙壁上绘染宣传美好道德、高尚文明的年画娃娃宣传作品诸如“孔融让梨”、“六尺巷”。寻街访问后发现王家庄村里留有不少年轻人在种地,但相较前几年青壮年劳动力的数量也有显著下降,村里不少土地租赁至开发商进行农业生产或修建养殖场。
经过了解,王庄小麦以细腻鲜香,产量较高而闻名,使用王庄小麦制作的烫面包也有着汤汁鲜美,馅大皮薄的特点。很多年轻村民在邻村、市里经营许多以王庄烫面包为主的早餐店,这是村中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不仅如此,村民们对生产外包的了解与其家中土地面积大小、受教育程度、耕作年限有些较大关系。而因暴雨倒伏的玉米一方面说明村中青壮年劳动力外工导致劳动力显著的流失,另一方面也看出与高校企业对接极少,缺少玉米等作物的良种和技术指导等方面的问题。
图为团队成员马骏调查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余庄村
河南近几年普遍高温,同时间段农活少,大部分农户在家或在附近打零工补贴家用。余庄村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
大部分土地流转邻居或亲戚,一年收取对应的租金。政府对于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环节外包并没有补助,补助条件按照承包集体土地的面积进行补助,在土地流转,外包服务方面没有补贴。外包服务最多的是耕种和收割。
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队员们走出课堂,实地亲历真实的乡村生活,倾听农户的声音,可谓是受益匪浅。高效的整合土地资源,改善村镇的发展状况,统一进行外包工作,充分挖掘土地资源,造福老一辈,实现产业的自动化、机器化耕种与收割,发展村镇经济,振兴乡村,发展农业新篇章。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