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位于秦、晋、豫三省交界地带,为陕西东大门的门户,南依秦岭、北濒黄河,且处于黄河、渭河、洛河三河交汇处,黄河由此自北东折,滚滚东流,形成天下黄河第一湾的奇伟景象。
实践团途径潼关县牌坊进入县城,在这里实践团队长向大家介绍了潼关历史,大家了解到潼关于西汉初年设县,东汉末年建关,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是千古雄关、千年古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图片为实践团途径潼关县牌坊时所拍)
随后,实践团在潼关县城广场上开展了“助力环境保护,你我都是主角”的环保宣传活动,在活动中,团队分成四个小组,给市民们发放内容涵盖环境保护法律、节能减排方法以及垃圾分类处理的宣传单,并讲解了目前黄河流域出现的生态问题和作为公民应如何保护母亲河,为环保做出自己的贡献。最后实践团成员邀请市民朋友在海报上郑重签下承诺,市民们纷纷表示将来会更加关注生态问题,以实际行动为保护黄河,保护环境作出贡献。
(图为实践团成员于潼关县中心广场发放并宣讲宣传单时所拍)
(图为实践团成员于潼关县中心广场邀请市民朋友在海报上郑重签下承诺时所拍)
此次陕西工院赴陕西渭南“循迹黄河几字弯 助力黄河永安澜”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初到潼关就感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情以及对黄河治理和生态环保的重视,之后同学们将继续满怀热情投入接下来的实践中,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实际行动助力环保事业。
7 月15日至16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杨倩、汤皓添的带领下,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赛里木镇多个乡村,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汽车科普活动。团队以科普课堂为载体,旨在开阔乡村学生视野,激发科学兴趣,心中播下“乐学”的种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实践队柞水寻踪:孝义文化体验园解码千年“孝”与“艺” 为积极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于“加强文物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号召,切实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的战略部署,7月14日
7月16日,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兴义市“铭记十日——红军长征过境黔西南历史”展览馆与兴义市烈士陵园,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传承英烈精神”主题学习活动。通过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引导青年深刻感悟信仰力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两路”精神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学思想、强信念、担使命,长安大学“陕青同行石榴情·逐梦两路砺青春”暑期社会实践队,专程奔赴青海省格尔木公路段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
为深入了解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非遗传承和保护做出积极贡献。7月13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社会实践队前往被誉为“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的新和县加依村,开展以“守护非遗技艺,助力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