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意味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入了新阶段。为激发青年大学生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2023年7月5日至17日,西安工业大学恋‘链’乡情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榆林开展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主题为“‘链’上农遗非遗,赋能乡村振兴”,旨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图 实践队调研绥德石雕技艺
在石雕之乡绥德县,实践队员们就传统石雕技艺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现状展开调研。绥德石雕技艺是匠人们世代磨砺和积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雕刻手法自然粗犷,不受约束。“蛟龙跃,狮子吼,头角峥嵘精神抖。”利用传统石雕技艺雕刻完成的石狮子矫健传神,栩栩如生,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生动诠释。针对传统石雕技艺的传承问题,绥德石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鲍武文说:“能将这门手艺传授给下一代,并且使越来越多的人热爱石雕艺术,就是我最大的成就。”
图 实践队与国家级石雕非遗代表人鲍武文进行交流
为传承绥德传统石雕技艺,推广石狮文化,实践队员们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以绥德石狮子造型为基础,借鉴传统石雕技艺,将现代流行的“萌”文化融入创作,设计出一组具有陕北地域特色且符合现代审美的吉祥物——招财进宝、身康体健、学业有成、平安吉祥、事事如意、驱邪避灾。
图 实践队创作的石狮子吉祥物
为了解陕西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现状,挖掘遗产地的产业文化和沿黄地域文化,队员们又来到佳县泥河沟村古枣园进行走访调研。佳县古枣园2013年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4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国西北地区唯一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农业系统。
图 实践队调研佳县古枣园
通过与当地村民交流,队员们与了解到,佳县古枣园不仅是带动泥河沟村经济发展的“聚宝盆”,更是沿黄地区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实力量。目前,佳县正以古枣园品牌为核心,联动文化旅游、休闲观光、森林康养等产业协同发展,不断提升红枣产业附加值,全方位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图 实践队走访古枣园村民
农业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时代发展下汇聚成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是中华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今天,实践队深入开展农遗非遗保护传承,挖掘和合理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可以为乡村振兴发展增添新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能。
7 月15日至16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杨倩、汤皓添的带领下,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赛里木镇多个乡村,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汽车科普活动。团队以科普课堂为载体,旨在开阔乡村学生视野,激发科学兴趣,心中播下“乐学”的种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实践队柞水寻踪:孝义文化体验园解码千年“孝”与“艺” 为积极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于“加强文物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号召,切实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的战略部署,7月14日
7月16日,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兴义市“铭记十日——红军长征过境黔西南历史”展览馆与兴义市烈士陵园,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传承英烈精神”主题学习活动。通过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引导青年深刻感悟信仰力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两路”精神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学思想、强信念、担使命,长安大学“陕青同行石榴情·逐梦两路砺青春”暑期社会实践队,专程奔赴青海省格尔木公路段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
为深入了解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非遗传承和保护做出积极贡献。7月13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社会实践队前往被誉为“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的新和县加依村,开展以“守护非遗技艺,助力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