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意味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入了新阶段。为激发青年大学生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2023年7月5日至17日,西安工业大学恋‘链’乡情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榆林开展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主题为“‘链’上农遗非遗,赋能乡村振兴”,旨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图 实践队调研绥德石雕技艺
在石雕之乡绥德县,实践队员们就传统石雕技艺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现状展开调研。绥德石雕技艺是匠人们世代磨砺和积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雕刻手法自然粗犷,不受约束。“蛟龙跃,狮子吼,头角峥嵘精神抖。”利用传统石雕技艺雕刻完成的石狮子矫健传神,栩栩如生,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生动诠释。针对传统石雕技艺的传承问题,绥德石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鲍武文说:“能将这门手艺传授给下一代,并且使越来越多的人热爱石雕艺术,就是我最大的成就。”
图 实践队与国家级石雕非遗代表人鲍武文进行交流
为传承绥德传统石雕技艺,推广石狮文化,实践队员们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以绥德石狮子造型为基础,借鉴传统石雕技艺,将现代流行的“萌”文化融入创作,设计出一组具有陕北地域特色且符合现代审美的吉祥物——招财进宝、身康体健、学业有成、平安吉祥、事事如意、驱邪避灾。
图 实践队创作的石狮子吉祥物
为了解陕西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现状,挖掘遗产地的产业文化和沿黄地域文化,队员们又来到佳县泥河沟村古枣园进行走访调研。佳县古枣园2013年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4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国西北地区唯一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农业系统。
图 实践队调研佳县古枣园
通过与当地村民交流,队员们与了解到,佳县古枣园不仅是带动泥河沟村经济发展的“聚宝盆”,更是沿黄地区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实力量。目前,佳县正以古枣园品牌为核心,联动文化旅游、休闲观光、森林康养等产业协同发展,不断提升红枣产业附加值,全方位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图 实践队走访古枣园村民
农业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时代发展下汇聚成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是中华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今天,实践队深入开展农遗非遗保护传承,挖掘和合理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可以为乡村振兴发展增添新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能。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