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陕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井冈山精神宣讲活动

陕西理工大学 2023-07-25 浏览:

三下乡·井冈情|陕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井冈山精神宣讲活动

巍巍井冈山,浓浓爱国情,这是令人向往的革命圣地,这是值得学习的伟大精神。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挖掘井冈山斗争历史,感悟井冈山精神,宣传井冈山精神,陕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薪火宣讲团于2023年7月10日在汉中市汉台区张寨村开展井冈山精神主题宣讲活动。

当天上午,薪火宣讲团全体成员在学生办公室进行了宣讲人员与内容相关安排。下午蹇小龙、杭静雨、刘博三位同学乘车到达张寨村,一行三人进村找寻合适的宣讲地点,在一岔路口遇到几位村民,为了宣讲的顺利进行,宣讲成员同村民说明情况后便开始了井冈山精神宣讲。随着宣讲的进行,更多的村民陆陆续续过来,听众也越来越多。

刘博同学从革命部队经历秋收起义的失败后亟待解决的问题引入,描绘了当年革命部队经历战斗和伤亡减员至一千余人的壮烈场景,解释了部队进行三湾改编的原因,并阐述了三湾改编的内容。三湾改编之后革命部队的面貌焕然一新,至此,工农革命军正式向井冈山进发。随后,他讲述了发生在毛主席刚到达井冈山茅坪的一个小故事:毛主席仅带六人同袁文才展开谈判,展现了伟大领袖的魄力、胆识以及广阔的胸襟。刘博同学接下来向村民讲述了当年红军部队对国民党部队的两次“反会剿”,其中着重介绍了黄洋界保卫战,他借一位红军战士的日记中提到的《空山计》将黄洋界保卫战时红军和群众的团结一心、战士和乡亲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呈现出来。

图片1.png

图为宣讲成员刘博向村民讲述井冈山斗争历程

文物虽无声,却有着厚重的生命,那些陈列在井冈山历史博物馆中的文物,承载了先烈革命斗争的历史。杭静雨同学拿着其中几件文物图片向村民们讲述它们的故事。如段红皮使用过的土枪:段红皮曾经用它站岗放哨,还参加了著名的龙源口战斗,这支枪也成了井冈山斗争时期井冈山人民为建设革命根据地不分男女老少积极参军参战的历史见证;再如“王棣权识别带”又称牺牲带,那是井冈山斗争时期革命者的身份标识,当时由于物资匮乏,部队还没有统一的制式服装,战士们穿着普通老百姓的衣服,为了将敌我区分开来,他们便在脖子系了条红带子,上面有自己的姓名和连队,随时准备为革命牺牲一切。此外,宣讲成员还向村民们展示了被服厂使用过的剪刀、熨斗、缝纫机残架以及小井红军医院使用过的捣药罐等老物件,还有陈毅安烈士给他妻子的贺年卡,刘仁堪的地理教科书等文物。

图片2.png

图为宣讲成员杭静雨向村民展示文物图片

在介绍过程中也有几位老人向宣讲团分享自己的见闻,不禁让人感叹先辈们的爱国情怀,他们对宣讲队员寄语:青年人要学习先辈吃苦耐劳、不怕牺牲的精神,努力学习,将来报效国家。离别时,宣讲队员提出与几位村民合影留念并感谢村民们的支持。

图片3.png

图为薪火宣讲团与张寨村民合影

指导老师:王礼芳

联系电话:18409167890


责任编辑:刘博
相关文章
播撒科技种子 萌发求知新芽:长安大学师生赴拜城县开

播撒科技种子 萌发求知新芽:长安大学师生赴拜城县开

7 月15日至16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杨倩、汤皓添的带领下,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赛里木镇多个乡村,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汽车科普活动。团队以科普课堂为载体,旨在开阔乡村学生视野,激发科学兴趣,心中播下“乐学”的种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实践队柞水寻踪:解码千年“孝”与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实践队柞水寻踪:解码千年“孝”与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实践队柞水寻踪:孝义文化体验园解码千年“孝”与“艺” 为积极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于“加强文物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号召,切实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的战略部署,7月14日

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

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

7月16日,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兴义市“铭记十日——红军长征过境黔西南历史”展览馆与兴义市烈士陵园,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传承英烈精神”主题学习活动。通过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引导青年深刻感悟信仰力量

三下乡|陕青同行石榴情 逐梦两路砺青春

三下乡|陕青同行石榴情 逐梦两路砺青春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两路”精神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学思想、强信念、担使命,长安大学“陕青同行石榴情·逐梦两路砺青春”暑期社会实践队,专程奔赴青海省格尔木公路段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

长安大学师生赴库车加依村:探寻非遗乐器传承,续写千

长安大学师生赴库车加依村:探寻非遗乐器传承,续写千

为深入了解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非遗传承和保护做出积极贡献。7月13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社会实践队前往被誉为“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的新和县加依村,开展以“守护非遗技艺,助力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