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下乡·井冈情|陕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井冈山精神宣讲活动
巍巍井冈山,浓浓爱国情,这是令人向往的革命圣地,这是值得学习的伟大精神。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挖掘井冈山斗争历史,感悟井冈山精神,宣传井冈山精神,陕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薪火宣讲团于2023年7月10日在汉中市汉台区张寨村开展井冈山精神主题宣讲活动。
当天上午,薪火宣讲团全体成员在学生办公室进行了宣讲人员与内容相关安排。下午蹇小龙、杭静雨、刘博三位同学乘车到达张寨村,一行三人进村找寻合适的宣讲地点,在一岔路口遇到几位村民,为了宣讲的顺利进行,宣讲成员同村民说明情况后便开始了井冈山精神宣讲。随着宣讲的进行,更多的村民陆陆续续过来,听众也越来越多。
刘博同学从革命部队经历秋收起义的失败后亟待解决的问题引入,描绘了当年革命部队经历战斗和伤亡减员至一千余人的壮烈场景,解释了部队进行三湾改编的原因,并阐述了三湾改编的内容。三湾改编之后革命部队的面貌焕然一新,至此,工农革命军正式向井冈山进发。随后,他讲述了发生在毛主席刚到达井冈山茅坪的一个小故事:毛主席仅带六人同袁文才展开谈判,展现了伟大领袖的魄力、胆识以及广阔的胸襟。刘博同学接下来向村民讲述了当年红军部队对国民党部队的两次“反会剿”,其中着重介绍了黄洋界保卫战,他借一位红军战士的日记中提到的《空山计》将黄洋界保卫战时红军和群众的团结一心、战士和乡亲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呈现出来。
![]()
图为宣讲成员刘博向村民讲述井冈山斗争历程
文物虽无声,却有着厚重的生命,那些陈列在井冈山历史博物馆中的文物,承载了先烈革命斗争的历史。杭静雨同学拿着其中几件文物图片向村民们讲述它们的故事。如段红皮使用过的土枪:段红皮曾经用它站岗放哨,还参加了著名的龙源口战斗,这支枪也成了井冈山斗争时期井冈山人民为建设革命根据地不分男女老少积极参军参战的历史见证;再如“王棣权识别带”又称牺牲带,那是井冈山斗争时期革命者的身份标识,当时由于物资匮乏,部队还没有统一的制式服装,战士们穿着普通老百姓的衣服,为了将敌我区分开来,他们便在脖子系了条红带子,上面有自己的姓名和连队,随时准备为革命牺牲一切。此外,宣讲成员还向村民们展示了被服厂使用过的剪刀、熨斗、缝纫机残架以及小井红军医院使用过的捣药罐等老物件,还有陈毅安烈士给他妻子的贺年卡,刘仁堪的地理教科书等文物。
![]()
图为宣讲成员杭静雨向村民展示文物图片
在介绍过程中也有几位老人向宣讲团分享自己的见闻,不禁让人感叹先辈们的爱国情怀,他们对宣讲队员寄语:青年人要学习先辈吃苦耐劳、不怕牺牲的精神,努力学习,将来报效国家。离别时,宣讲队员提出与几位村民合影留念并感谢村民们的支持。
![]()
图为薪火宣讲团与张寨村民合影
指导老师:王礼芳
联系电话:18409167890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