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千年耀瓷,窑火不熄:陕西科技大学开展拾遗计划社会实践活动

陕西科技大学拾遗计划实践团 2023-07-26 浏览:



耀州窑非遗之旅,文化传承路上行!

为“聚焦非遗传承,助力乡村振兴”,陕西科技大学拾遗计划团队于2023年7月23日前往铜川市开展为期7天的“千年耀瓷,窑火不熄”暑期实践活动。


图片 1.png


深入群众搞调研,分析数据明方向

一位退休老教师说到:“耀州窑是我们铜川的一张名片,我们家的碗就是耀瓷制品,希望你们能在铜川感受耀瓷的魅力,真正喜欢上耀州窑。”一位退休煤矿工人说到:“听说过耀州窑,但没有过多了解,我所从事的行业与耀州窑没有过多关联。”

团队抵达当天在铜川市区,开展街头采访和问卷调查,针对本地市民对耀州窑的了解程度、传承意愿等方面展开广泛调研,希望调研成果能为耀州窑的推广及政府相关部门的传承保护、开发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图片 6.png


实地探访产业园,参观考察生产线

7月24日,“拾遗计划”团队来到耀州窑文化旅游产业园。团队成员通过讲解员的介绍了解到产业园区以“耀州窑文化”为核心,打造“陶瓷+文旅+研学+休闲”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新模式。

走进耀州窑瓷器展厅,团队成员了解到耀州瓷在保留传统技艺与实用性的同时,对器型、纹饰、釉水等进行创新。在艺术家工作室,团队成员现场观看以孟红娟老师为代表的艺术大师们进行瓷器的雕刻,他们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潮流元素相结合,助力耀州窑发展与传承。随后,团队成员来到半自动化制瓷车间,现场感受从炼泥、拉坯、雕花、施釉到烧制的制瓷全过程。其中,在雕花环节,利用电脑设计纹样,激光迅速雕刻成型,机械化大批量的生产大大降低制瓷成本。


图片 9.png


图片 10.png


图片 7.png


座谈交流拓思路,签约授牌建基地

7月24日下午,团队成员与耀州窑文化旅游产业园文化基地管委会领导进行交流。文化旅游局庞局长首先对团队成员的到来表示了欢迎,并带领团队成员参观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孙若鹏先生工作室。

随后,团队成员对庞局长进行了采访,他从以下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关于耀州窑发展现状及产业未来的前景规划:一是从人员结构、历史渊源、经济角度等多方面分析耀州窑目前发展缺乏动力的原因,并对团队的实践调研给出一些建议;二是坚持以“学”为核心的“产学研”模式,打造工业文化平台,实现企业生产市场化,同时推进先进陶瓷与文化旅游两大板块,区分传统耀州窑和机械流水线,建立多渠道销售平台;三是在以往基础上加大与高校合作力度,打造陶瓷专业、陶瓷学院,培养专业人才,接力非遗传承。

同时,他对当代大学生提出建议:思想上重视传统文化,深入了解文化背景;实践上鼓励大学生敢于创新,为耀州窑产业注入更多新鲜血液。团队成员也纷纷表示会积极参与研学,提供志愿服务,为耀州窑的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图片 16.png

最后,“拾遗计划”实践团带队老师代理与文化旅游局庞局长签订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并举行揭牌仪式。

图片 17.png


责任编辑:小萱菜奈
相关文章
播撒科技种子 萌发求知新芽:长安大学师生赴拜城县开

播撒科技种子 萌发求知新芽:长安大学师生赴拜城县开

7 月15日至16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杨倩、汤皓添的带领下,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赛里木镇多个乡村,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汽车科普活动。团队以科普课堂为载体,旨在开阔乡村学生视野,激发科学兴趣,心中播下“乐学”的种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实践队柞水寻踪:解码千年“孝”与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实践队柞水寻踪:解码千年“孝”与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实践队柞水寻踪:孝义文化体验园解码千年“孝”与“艺” 为积极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于“加强文物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号召,切实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的战略部署,7月14日

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

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

7月16日,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兴义市“铭记十日——红军长征过境黔西南历史”展览馆与兴义市烈士陵园,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传承英烈精神”主题学习活动。通过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引导青年深刻感悟信仰力量

三下乡|陕青同行石榴情 逐梦两路砺青春

三下乡|陕青同行石榴情 逐梦两路砺青春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两路”精神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学思想、强信念、担使命,长安大学“陕青同行石榴情·逐梦两路砺青春”暑期社会实践队,专程奔赴青海省格尔木公路段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

长安大学师生赴库车加依村:探寻非遗乐器传承,续写千

长安大学师生赴库车加依村:探寻非遗乐器传承,续写千

为深入了解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非遗传承和保护做出积极贡献。7月13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社会实践队前往被誉为“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的新和县加依村,开展以“守护非遗技艺,助力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