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陕西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领略思南古韵,绽放乡村之彩

以梦为“马”·一起“黔”行研究 2023-07-27 浏览:

为深入探索中华传统文化遗产,深入理解领悟两个结合的要求的, 7月14日至19日,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梦为“马”一起“黔”行研究生社会实践团前往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1690362053162.png

实践团出发前合影

探寻古老遗迹,学习历史文化。

实践团成员一路前行,参观了府文庙、思南第一小学、永祥寺以及思南乌江博物馆,感受到思南瑰丽的历史文化。府文庙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是贵州保存的文庙中时间年代最早、占地面积最大、建筑面积最多、保存最完整的文庙,也是思南人民对汉儒优秀文化的重视、对尊师重道观念的集中体现。思南第一小学始名“思南府官立小学堂”,拥有悠久历史,学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红色文化建设、科技成果建设、劳动教育以及国防教育,努力践行党“两个结合”的要求。永祥寺是“乌江盐油古道”上的中转站,记载着思南盐文化的历史,依靠乌江航运,“川盐入黔”解决了贵州人民吃盐的问题,贵州也依靠乌江航道将桐油、药材等特产运出。思南乌江博物馆——王爷庙,陈列着乌江流域的文物古迹、名胜风光、民族风情、石碑拓片、水能矿产、航运旅游等,现有藏品500多件,陈列展品220件。通过探寻思南文化遗迹,实践团成员们看见了思南人民对优秀文化的珍视以及盐号文化和乌江航运的完美呈现。

1690362094803.png

实践团参观思南文化遗迹

寻觅文化宝藏,珍视思南非遗

实践团沿着安华老街,见识到了“思南县刘氏土家背带”、“思南花烛”、“思南花灯戏”等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思南县刘氏土家背带”也叫做褙裙,是思南的一种独特地域文化,被誉为“妈妈背上的摇篮”,这个传统文化物品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展示了思南土家族群的生活方式和艺术才华。“思南花烛”是一种传统工艺品,制作过程中使用模具将石蜡或棬油铸造成花朵,并将花朵粘贴到烛身上,这些花烛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思南人民人生的见证,展现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思南花灯戏”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最初在室内表演,表演形式像东北“二人转”,在发展过程中,受当地方言、民歌、习俗等影响形成了不同的表演风格。

1690362144716.png

实践团参观思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思南非遗传承中华文化。

在参观完思南县历史文化景点意义感受完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实践团开始了实地走访调查。通过调查,实践团了解到:近年来,思南县始终将乡风文明作为乡村建设的重点,一直在开展各项非遗传承活动,以便提高村民对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2006年,思南花灯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至目前, 2010年组队的安华社区民间花灯队,成员年龄从50岁至75岁不等,思南县已有几百支花灯队,受访的13个乡村更是身体力行促进着“思南花灯”的发展,让实践团切实感受到思南县政府对当地非遗文化的保护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1690362182691.png

实践团成员对思南文化发展进行实地调研

展示民族之韵,手捧思南之美

在三下乡实践活动结束之际,实践团在张家寨镇“村BA”上开展文艺汇演,加入到这场体育精神与民族文化齐飞的视觉盛宴里。汇报演出在悠扬舒缓的歌曲合唱《明天会更好》中拉开帷幕,实践团用歌声表达了对乡村发展的坚定信念,并将继续以蓬勃朝气,团结奋进、奋楫扬帆,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阔步前进。在篮球赛休息间隙,伴随着民族音乐,实践团身着土家族、苗族等民族服饰,展示当地农产品,用手“捧”出思南美。“民族服饰走秀”不仅是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宣传,展示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更是助力农村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

1690362213123.png

实践团与孩子们一起进行民族服饰走秀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到思南的历史文化、教育事业、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发展,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在未来,实践团将把所学所感带回学校和社会,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民族繁荣复兴贡献一份薪火相传的力量。

责任编辑:吴玉琳
相关文章
播撒科技种子 萌发求知新芽:长安大学师生赴拜城县开

播撒科技种子 萌发求知新芽:长安大学师生赴拜城县开

7 月15日至16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杨倩、汤皓添的带领下,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赛里木镇多个乡村,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汽车科普活动。团队以科普课堂为载体,旨在开阔乡村学生视野,激发科学兴趣,心中播下“乐学”的种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实践队柞水寻踪:解码千年“孝”与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实践队柞水寻踪:解码千年“孝”与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实践队柞水寻踪:孝义文化体验园解码千年“孝”与“艺” 为积极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于“加强文物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号召,切实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的战略部署,7月14日

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

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

7月16日,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兴义市“铭记十日——红军长征过境黔西南历史”展览馆与兴义市烈士陵园,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传承英烈精神”主题学习活动。通过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引导青年深刻感悟信仰力量

三下乡|陕青同行石榴情 逐梦两路砺青春

三下乡|陕青同行石榴情 逐梦两路砺青春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两路”精神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学思想、强信念、担使命,长安大学“陕青同行石榴情·逐梦两路砺青春”暑期社会实践队,专程奔赴青海省格尔木公路段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

长安大学师生赴库车加依村:探寻非遗乐器传承,续写千

长安大学师生赴库车加依村:探寻非遗乐器传承,续写千

为深入了解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非遗传承和保护做出积极贡献。7月13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社会实践队前往被誉为“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的新和县加依村,开展以“守护非遗技艺,助力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