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产业融合大发展,乡村振兴展宏图

2023-07-27 浏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探索五台街道依托秦岭生态资源,通过完善乡村规划、培育特色产业、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枫火”暑期社会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于2023年7月17日在石砭峪新村进行“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深入基层探索“党建+人才+产业+项目”全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石砭峪新村,是由罗汉坪村、小马杓村、四岔村、关庙村、大瓢村、老龙桥村、青岔村七个村易地搬迁后组合形成的新村,因实施统一规划建设,这里的村容村貌有了新的变化:错落有致的房屋,配套建设的党群服务中心、党建文化广场等公共基础设施和水、电、气等生活服务设施,彻底改变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等条件,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践团成员在采访村党支部书记董乃会时了解到,2018年5月,石砭峪新村由深山整村移民搬迁到山外,村民们陆续搬出大山,搬进了白墙灰瓦的二层中式新居。作为市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石砭峪新村在2018年率先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不断优化“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探索发展了特色种养殖产业。目前,通过产业项目的实施,石砭峪新村基本实现了以中蜂养殖、油菜、羊肚菌、铁皮石斛种植为代表的一产,以蜂蜜、菜籽油精加工为主的二产,以民宿、特色餐饮、居家养老为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有效壮大村集体经济,吸纳劳动力就近就业,增加了群众财产性收入。2020年石砭峪集体经济收益40余万元,2021年达到65万元,2022年集体经济已实现100余万元的突破。

image.png

图为董书记向实践团成员介绍本村发展情况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康敏婷摄

如今,该村八九十户村民养殖5000多箱蜜蜂,年产蜂蜜3万斤左右,年销售额达300多万元。该产业每年还为村集体带来六七十万元的收入。与此同时,该村从汉中引入羊肚菌种苗,发展了占地10亩、共计14个大棚的羊肚菌种植基地。羊肚菌产业年净利润达十余万元。在民宿发展方面,该村盘活利用闲置宅基房屋,引入企业投资,打造南山别院温泉民宿,带动群众就近就业。

最值得一提的是,该村采用分红制度解决了移民搬迁老弱群体的生活难题,也就是在提供住房的基础上,老弱群体享有医疗保险,每月有养老金,有产业利润分红。董书记透露,从2019完成移民搬迁安置好老弱群体后,2021年就实行了分红制度,产业分红给贫困户和老弱群体每人每年1000元,除了经济上给予关心,村党支部还充分发挥党建的作用,干部会经常走访“空巢老人”家庭,及时解决其生活难题,也会在节假日将老弱群体召集到“老人院”聚餐,给予精神上的关照。最实际的一个事例,就是易地搬迁时,有四个四级贫困村,如今依靠集体经济的发展,该四个四级贫困村已全部完成家庭人均年收入6700元的过线任务。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近年来,石砭峪新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引入电商企业,对群众所产的蜂蜜进行统一收购,进行过滤包装、品质检测,并注册商标、开展“线上+线下”销售,在为群众拓宽销路的同时,壮大集体经济。

image.png

图为电商直播助农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可帆摄

在党建方面,该村党员93人,其中60岁以上党员27人,党员红色基础深厚;35-60岁党员20余人,中间力量坚实;35岁以下包括大学生党员10余人,党员队伍活力巨大。该村目前坚持党建引领、长效治理、产业带动,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优化“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培育发展新业态、新产业,聚力打造了“整洁、优美、舒适、便捷、美丽”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了从搬迁新村到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跃升,培育了精品民宿、特色康养、现代农业等项目。在未来,石砭峪新村的党建和产业势必会向着良好态势发展。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董书记合照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可帆摄


责任编辑:牟文星
相关文章
播撒科技种子 萌发求知新芽:长安大学师生赴拜城县开

播撒科技种子 萌发求知新芽:长安大学师生赴拜城县开

7 月15日至16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杨倩、汤皓添的带领下,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赛里木镇多个乡村,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汽车科普活动。团队以科普课堂为载体,旨在开阔乡村学生视野,激发科学兴趣,心中播下“乐学”的种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实践队柞水寻踪:解码千年“孝”与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实践队柞水寻踪:解码千年“孝”与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实践队柞水寻踪:孝义文化体验园解码千年“孝”与“艺” 为积极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于“加强文物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号召,切实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的战略部署,7月14日

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

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

7月16日,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兴义市“铭记十日——红军长征过境黔西南历史”展览馆与兴义市烈士陵园,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传承英烈精神”主题学习活动。通过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引导青年深刻感悟信仰力量

三下乡|陕青同行石榴情 逐梦两路砺青春

三下乡|陕青同行石榴情 逐梦两路砺青春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两路”精神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学思想、强信念、担使命,长安大学“陕青同行石榴情·逐梦两路砺青春”暑期社会实践队,专程奔赴青海省格尔木公路段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

长安大学师生赴库车加依村:探寻非遗乐器传承,续写千

长安大学师生赴库车加依村:探寻非遗乐器传承,续写千

为深入了解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非遗传承和保护做出积极贡献。7月13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社会实践队前往被誉为“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的新和县加依村,开展以“守护非遗技艺,助力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