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向党携手行 长春振兴助安康
为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乡村振兴战略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敦促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基本国情民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组织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
七月十七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长春村乡村振兴调研队”一行八人携行装赶赴陕西省安康市长春村进行乡村振兴状况调研。据悉,活动时间持续三天,该团队已在长春村开展了走访村民调研村情,组织村民进行乡村振兴政策宣讲,品尝特色食品,咨询乡村干部相关情况等活动,获得了村民的高度认可与热烈欢迎。
(走访村里乡情 王芳摄)
乡村产业助力振兴,农民生活日益富足
从1982年开始陕西省安康市系统性地种植绞股蓝,至今安康市绞股蓝种植面积已达2.8万亩,分布在市里各个村镇上,占据全国绞股蓝种植面积的百分之三十五以上,为全市带来了众多工作岗位重大营收。近年来安康市着力打造“安康富硒茶”品牌,持续推动富硒茶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截至2022年底,分布在安康市各个村镇的富硒茶叶总产量以达5.2万吨,茶产业总产值达300亿,有效地带动了农户增产增收。
基层干部齐心力,长春村民争上游
在调研过程中,该团队发现村里基层干部在扶贫振兴的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带动作用与示范作用。在整理调研结果时发现有很多村民提到了村干部的积极作用。
在“三下乡”活动的第三天,该团队成功联系到了长春村村委书记 ,并与之就长春村的过去和未来发展前景开展了亲切和深入的交流。村委书记向该团队大致描述了长春村在接受扶贫前的贫困场景,以及村干部日常里的一些工作,也了解到长春村在脱贫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和难题。不足包括有些老一辈对年轻一辈的村干部做出的改变工作存在抵触情绪和不信任;难题仍存在于村里最后的四户贫困户,这四户人家的劳动力都存在一定身体上的残疾,在自己致富方面有着很大困难,急切需要村干部和村委会更加密切的帮扶和补助。
整体来说,长春村的基层干部对长春村的脱贫和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和促进作用。长春村以前的房屋基本都是土瓦房,现在老房子一座一座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座座楼房,外墙上也贴上了美观实用的瓷砖,内墙也刷上了白漆。众多村民和村干部都表示长春村正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稳中向好,步步高升。
(长春村旧房 黄海涛摄)
(长春村新房 黄海涛摄)
西农学子品尝特色食品,出谋特产推广
在到达长春村的第二天早晨该团队一起去品尝了长春村人常吃的早餐—蒸面。蒸面是将一张面皮蒸熟,再切成细细的长条,拌上香油、醋、辣椒等辅料食用。粗看,蒸面和米皮样子差不多,品尝之后能够发现两者之间的不同,从口感上来说,蒸面要更加柔软;从做法上来看,米皮做法多样,能加的配菜辅料也不受限制,但是经观察发现,蒸面从不加配菜,辅料也只有那固定的几样。该团队参考其他地方的特色小吃研究认为蒸面难以推广的原因有以下:口味单一,所加入的调味料基本固定,难以适应大多数人的口味,缺少配菜,只有蒸面本身一种内容,独木难支。该团队在之后的几天尝试对蒸面作出推广性改良,改变其中调味料,开发出酸辣,甜辣等多种口味,还尝试加入黄瓜丝,胡萝卜丝等配菜丰富之,甚至尝试在米浆中加入各种菜汁以做出不同颜色和口味的蒸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由于蒸面在制作工艺上产生的独特口感和多样性使其在某些情况下具备不错的竞争力。
“三下乡”圆满结束了,给该团队带给了深刻的影响。自从步入大学校园以来,大学生们一直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对外面世界知之甚少。这次的实践活动给生活在校园中的大学生提供了广泛接触、了解、考察社会的机会,为以后踏入社会做好准备。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国家、人民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7 月15日至16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杨倩、汤皓添的带领下,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赛里木镇多个乡村,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汽车科普活动。团队以科普课堂为载体,旨在开阔乡村学生视野,激发科学兴趣,心中播下“乐学”的种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实践队柞水寻踪:孝义文化体验园解码千年“孝”与“艺” 为积极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于“加强文物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号召,切实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的战略部署,7月14日
7月16日,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兴义市“铭记十日——红军长征过境黔西南历史”展览馆与兴义市烈士陵园,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传承英烈精神”主题学习活动。通过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引导青年深刻感悟信仰力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两路”精神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学思想、强信念、担使命,长安大学“陕青同行石榴情·逐梦两路砺青春”暑期社会实践队,专程奔赴青海省格尔木公路段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
为深入了解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非遗传承和保护做出积极贡献。7月13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社会实践队前往被誉为“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的新和县加依村,开展以“守护非遗技艺,助力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