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进一步了解冬枣种植产业的现状以及病虫害问题并收集相关数据,推进科技助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7月27日,信控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赴陕西省11地区农产品病虫害智能识别与防治”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进行走访调研。
![]()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枣树大棚里进行调研
渭北平原的大荔县,是中国枣乡,出产的冬枣肉细嫩、味香甜、汁水多,入选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100个农产品品牌”名单,连续6年跻身“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20强”。当前,大荔县冬枣栽植面积已达42万亩,其中设施大棚40万亩,产值突破60亿元。冬枣产业已成为大荔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
图为实践团成员观察冬枣生长情况
调研中负责人讲到,大荔地区的主要冬枣品种包括“大荔冬枣”、“鸦片头”、“五角枣”等。这些品种经过多年的种植和优化,具有果大、肉厚、甜蜜、质地紧实等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大荔的冬枣种植采用了现代化的种植技术。通常在秋季选用健壮生长、无病虫害的优质苗木进行栽培。注意整枝整形,保持树冠的平衡和通风透光。适时修剪横向生长的主枝和侧枝,使树冠形态合理。结合合理的行株距离和密度,进行整地、施肥、定期巡视果园,及时发现和防治病虫害。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治,注意药剂的合理使用,确保冬枣的安全和质量。此外,农民还注重冬季保护,采取覆盖地膜等方式,防止低温冻害。以及通过枣树树干环割可以促进枣树更好的结果,帮助枣树幼果发育,在枣树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能减少落花和落果。
![]()
图为枣树树干环割图片
大荔县的冬枣种植户们高度重视病虫害防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定期监测病虫害情况、科学施用农药、引入益虫等。同时,他们也意识到病虫害的应对仍存在一定挑战,比如对新兴病虫害的防治缺乏经验、部分农民对科学防治方法的了解不足等。实践团成员深入农田和冬枣种植户家中,实地观察,详细了解冬枣的生长状况以及病虫害防治现状。通过采访农民,他们收集了丰富的调研数据和实践经,也从农民口中获取到了大量病虫害防治的技术心得。一些种植户表示,在冬枣病虫害防治中,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密切结合是提高防治效果的关键。
![]()
图为实践团对农户进行采访
实践团成员通过负责人了解到,大荔县的冬枣种植企业积极探索绿色发展之路,倡导有机种植和生态农业。他们注重土壤调理,推广轮作休耕,减少病虫害传播。此外,他们还加强品种改良和选育抗病虫害的新品种,提高了抗病能力。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减少对农药的依赖,也更好地满足了市场对绿色食品的需求,推动了大荔冬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图为实践团在枣树大棚前的合照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实践团成员更加深入了解到现代农业的发展情况,实践团将会继续通过科技提高病虫害识别与防治的效率,促进冬枣产业的发展,切实把信息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振兴。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