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建大学子赴大荔县进行冬枣实践调研

2023-07-27 浏览:

为了进一步了解冬枣种植产业的现状以及病虫害问题并收集相关数据,推进科技助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7月27日,信控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赴陕西省11地区农产品病虫害智能识别与防治”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进行走访调研。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枣树大棚里进行调研

        渭北平原的大荔县,是中国枣乡,出产的冬枣肉细嫩、味香甜、汁水多,入选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100个农产品品牌名单,连续6年跻身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20。当前,大荔县冬枣栽植面积已达42万亩,其中设施大棚40万亩,产值突破60亿元。冬枣产业已成为大荔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观察冬枣生长情况

        调研中负责人讲到,大荔地区的主要冬枣品种包括大荔冬枣鸦片头五角枣等。这些品种经过多年的种植和优化,具有果大、肉厚、甜蜜、质地紧实等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大荔的冬枣种植采用了现代化的种植技术。通常在秋季选用健壮生长、无病虫害的优质苗木进行栽培。注意整枝整形,保持树冠的平衡和通风透光。适时修剪横向生长的主枝和侧枝,使树冠形态合理。结合合理的行株距离和密度,进行整地、施肥、定期巡视果园,及时发现和防治病虫害。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治,注意药剂的合理使用,确保冬枣的安全和质量。此外,农民还注重冬季保护,采取覆盖地膜等方式,防止低温冻害。以及通过枣树树干环割可以促进枣树更好的结果,帮助枣树幼果发育,在枣树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能减少落花和落果。

image.png

图为枣树树干环割图片

大荔县的冬枣种植户们高度重视病虫害防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定期监测病虫害情况、科学施用农药、引入益虫等。同时,他们也意识到病虫害的应对仍存在一定挑战,比如对新兴病虫害的防治缺乏经验、部分农民对科学防治方法的了解不足等。实践团成员深入农田和冬枣种植户家中,实地观察,详细了解冬枣的生长状况以及病虫害防治现状。通过采访农民,他们收集了丰富的调研数据和实践经,也从农民口中获取到了大量病虫害防治的技术心得。一些种植户表示,在冬枣病虫害防治中,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密切结合是提高防治效果的关键。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对农户进行采访

实践团成员通过负责人了解到,大荔县的冬枣种植企业积极探索绿色发展之路,倡导有机种植和生态农业。他们注重土壤调理,推广轮作休耕,减少病虫害传播。此外,他们还加强品种改良和选育抗病虫害的新品种,提高了抗病能力。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减少对农药的依赖,也更好地满足了市场对绿色食品的需求,推动了大荔冬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在枣树大棚前的合照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实践团成员更加深入了解到现代农业的发展情况,实践团将会继续通过科技提高病虫害识别与防治的效率,促进冬枣产业的发展,切实把信息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郭思齐
相关文章
播撒科技种子 萌发求知新芽:长安大学师生赴拜城县开

播撒科技种子 萌发求知新芽:长安大学师生赴拜城县开

7 月15日至16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杨倩、汤皓添的带领下,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赛里木镇多个乡村,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汽车科普活动。团队以科普课堂为载体,旨在开阔乡村学生视野,激发科学兴趣,心中播下“乐学”的种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实践队柞水寻踪:解码千年“孝”与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实践队柞水寻踪:解码千年“孝”与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实践队柞水寻踪:孝义文化体验园解码千年“孝”与“艺” 为积极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于“加强文物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号召,切实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的战略部署,7月14日

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

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

7月16日,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兴义市“铭记十日——红军长征过境黔西南历史”展览馆与兴义市烈士陵园,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传承英烈精神”主题学习活动。通过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引导青年深刻感悟信仰力量

三下乡|陕青同行石榴情 逐梦两路砺青春

三下乡|陕青同行石榴情 逐梦两路砺青春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两路”精神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学思想、强信念、担使命,长安大学“陕青同行石榴情·逐梦两路砺青春”暑期社会实践队,专程奔赴青海省格尔木公路段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

长安大学师生赴库车加依村:探寻非遗乐器传承,续写千

长安大学师生赴库车加依村:探寻非遗乐器传承,续写千

为深入了解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非遗传承和保护做出积极贡献。7月13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社会实践队前往被誉为“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的新和县加依村,开展以“守护非遗技艺,助力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