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春,朱德同志重上井冈山,赞誉井冈山为“天下一山”,这是因为井冈山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它对全党全军以及全国各族人民都有着重大历史意义。正是在这里,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团结带领饱受压迫的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从而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因此,为进一步宣传井冈山革精神,发扬其作为党永远的信念高地和全国人民永恒的精神家园的作用,提高周边社区居民对井冈山精神的认识与理解,陕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薪火宣讲团于2023年7月9日在汉台区朝阳社区聚兴名苑小区开展了弘扬井冈山精神宣讲活动。
宣讲员刘博为大家梳理了井冈山时期的斗争历程,并通过讲述三湾改编、土地革命、黄洋界保卫战等可歌可泣、令人动容的井冈山故事,为居民们还原了井冈山斗争时期的艰苦岁月,呈现出了人民军队不畏牺牲、团结民众的精神作风。井冈山时期,工农红军在生活资料极端匮乏的条件下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逐渐形成了“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闯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的井冈山精神。至此,中国共产党走向全国的故事便从井冈山开始了。
图为宣讲员刘博为居民讲述井冈山革命斗争史
图为宣讲员刘琪向居民分发资料
习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井冈山精神高度、深刻、系统的概括和评价,既是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亦是对未来的自信展望。宣讲员王佳威以习总书记的话语作为引入,为居民们诠释了井冈山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井冈山时期,物质生活极其清苦,红军战士们却怀揣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同时,井冈山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展群众工作,把“做群众工作”作为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始终坚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的基本原则,把分散的民众转化为革命斗争的重要力量,党、红军和群众始终保持着鱼水相依、血肉相连的密切联系,筑成了一道军民共同对敌的“真正的铜墙铁壁”。九十六载过去,这些精神仍然激励并指导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向前迈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理想而踔厉奋进。
图为宣讲员王佳威向小区居民讲解井冈山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
从革命到建设,再到如今走进新时代,井冈山精神历久弥新,这恰恰说明了井冈山精神的伟大之处,即它不受时间所限,能够穿越时空,在不同时代都能放射处新的光芒。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中国革命制胜之道,烛照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穿透历史,跨越时空。回望井冈山精神,汲取前行力量,这对已走过百年风雨的中国共产党而言,具有着重大历史意义。
图为宣讲员王佳威同居民交流
最后,在宣讲成员与社区居民的互动中,在居民的支持与鼓励下,本次井冈山精神主题宣讲活动迎来尾声。小区居民们给予了宣讲团许多宝贵意见,同时嘱咐成员们要满怀爱国热情,不忘艰苦奋斗,继续发扬井冈山精神,始终保持为党为国的初心,扎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图为薪火宣讲团与聚兴名苑小区居民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