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赴陕西安康“链动安康·商贸筑梦”暑期社会
七月的汉江波光潋滟,跃动着青春的身影。2025年7月11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链动安康·商贸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安康贝尔渔业,在现代化养殖基地展开了一场沉浸式产业认知之旅。从鱼池边的惊奇发现到直播间的热情绽放,从授牌仪式的郑重时刻到离行前的深度交流,青年学子用双眼见证传统渔业的现代蜕变,用脚步丈量产教融合的实践之
图1为贝尔渔业集团实践团与杨总合影。
初见:科技赋能的渔业新图景
晨光中的养殖基地水声潺潺。步入钢结构厂房,二十余个圆形养殖池整齐排列,成群的鱼儿在碧水中划出银色轨迹。当技术人员撒下饵料,鱼群翻腾争食的景象引得学子们驻足惊叹。“这不像传统鱼塘,更像是现代化的‘鱼类社区’”,实践笔记中这样记录。
唐主任引导团队穿梭于池畔,指着循环水处理系统介绍:“养殖用水经过多层过滤后循环利用,实现零污染排放。”看着水流从浑浊到清澈的净化过程,学子们直观感受到绿色养殖理念的落地。在育苗车间,透明水箱里细如发丝的鱼苗悠然游动,技术员讲解恒温控制与光照调节的原理,使书本中的“科学养殖”概念变得生动可感。
授牌:校企携手的郑重承诺
图2为实践团代表教师给贝尔渔业企业授牌
上午十时,鲟鱼池畔举行了一场意义深远的仪式。杨总经理郑重接过“产教融合实践基地”铜牌,阳光下的牌匾闪耀着金光。“这块牌子承载着共同育人的责任”,杨总表示将开放更多实践岗位。掌声中,校企双方的目光交汇处,写满对人才共育的期待。
仪式后杨总分享创业历程:从传统鱼塘到智能渔场的蜕变。“改变源于拥抱新技术”,他指着物联网监控屏上的实时数据说,“就像同学们掌握的新媒体技能,都是驱动产业升级的新引擎”。这番话让学子们深刻意识到——课堂知识终将在产业土壤中生根发芽。
直播初体验:青春架设产销桥
图3是贝尔渔业直播现场推广宣传渔业特色产品。
精心布置的直播间里跃动着青春朝气。实践团精选两款特色产品:酥鱼和麻辣糖醋鱼块,主播们将实地见闻转化为生动讲述:
溯源呈现:背景屏滚动播放养殖池实景,讲解员指着循环水设备强调:“您购买的每条鱼都生长在流动活水中”
信任构建:展示饲料检测报告时,主播巧妙类比:“就像我们选择健康食品,鱼儿也吃科学配比营养餐”互动升温:烹饪环节香气四溢,“五分钟搞定一道硬菜”的便捷性引发弹幕热潮
尽管首次配合略显紧张,但团队的默契化解了插曲:网络波动时迅速切换备用设备,产品疑问现场连线技术员。两小时的实战让学子们真切体会到——助农直播不仅是销售,更是传递品质与信任的桥梁。
青春三原色:实践淬炼成长
认知刷新
“颠覆了我们对渔业的想象”,成为实践日志的高频词。有成员写道:“曾以为养鱼是看天吃饭的行当,现在明白这是融合生物技术、环保理念、信息管理的系统工程。”亲手投喂时鱼唇触碰掌心的触感,育苗箱里幼鱼摆尾的姿态,都在重塑着现代农业认知。
能力淬炼
直播中的突发状况成为宝贵课堂。当设备突发故障时,团队三分钟完成角色转换:主播转场控,技术员补位解说,场控变身客服。“百次模拟不如一次实战”,这种应急能力成为最珍贵的收获。
情怀萌发
授牌仪式上铜牌的重量,企业相册里的奋斗足迹,在年轻心灵埋下种子。返程时,有成员凝望养殖基地的蓝顶厂房感慨:“乡村振兴不是遥远的口号,而是每个环节的扎实进步。”
余响:当青春邂逅乡土
图5为贝尔渔业集团基地实践团合影。
离行前,学子们在基地留下了合影留念。见证着这场青春与产业的对话。此行最珍贵的收获,是在三个维度确立成长坐标:
认知坐标——在循环水系统的轻鸣中,看见传统产业升级的现实路径
能力坐标——在突发状况的应对里,验证知识转化为实践能量的可能
价值坐标——在授牌仪式的掌声间,感受产教融合承载的时代使命
运输车驶离时,后视镜中的厂房渐渐隐入青山。有学子翻开笔记,在“水产养殖”旁添上新注:“最好的课堂不在围墙内,而在产业发展的热土上。”这场与渔乡的夏日邂逅,终将化作青春奔赴山海的力量——因为触摸过水的温度,方知如何涌动时代的浪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