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理工大学退役大学生士兵赴汉中城固区开展实践活动
体验红色之旅 感悟初心使命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近日,陕西理工大学退役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一行前往汉中市城固县深入开展汉中红色革命文化研学寻访。实践团通过参观学习红四方面军上元观会议遗址、聆听了解汉中第一位中共党员刘秉钧烈士的革命事迹、瞻仰城固县革命烈士纪念碑、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感受先烈的革命信仰,牢记革命初心与党员使命。
上元观会议遗址
实践团的队员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会议遗址,在承载着厚重历史感的展馆内通过参观革命文物了解那段峥嵘岁月,感受先辈们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以及军民鱼水情。
(图为队员学习了解上元观会议经过和内容)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总部在上元观古镇衡家老字号召开党团会议,检查和总结了红四方面军西征以来的政治工作,分析和讨论了在汉中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廊清了当时的斗争形势,史称“上元观会议”。随后,在校场召开军民大会,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宣讲红军主张,并号召群众踊跃参加革命斗争。
(图为队员参观历史文物)
在实践团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面对党旗庄严宣誓,在先辈们奋斗过的地方,重温入党誓词,虽已卸下戎装,但依旧不忘初心跟党走,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通过此次参观寻访,队员们纷纷表示要向先辈们学习,即使已经离开部队也要密切联系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努力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队员们合影留念)
刘秉钧烈士故居
刘秉钧烈士故居位于城固县上元观古镇,是汉中市第一位共产党员刘秉钧烈士幼年、青年时期生活、学习之地,故居陈展展示了刘秉钧舍弃富庶生活,勤奋求学,追求进步,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积极为革命事业奋斗展现了他短暂而又光辉灿烂的一生。
(图为队员刘婷向大家介绍刘秉钧烈士故居)
.进入展厅,队员刘婷向大家介绍刘秉钧的生平事迹,从幼年生活到青年求学,从他接触马克思主义到投入革命事业,再到后来被捕入狱直至英勇牺牲。“作为第一位汉中籍共产党员,刘秉钧同志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创办进步刊物,组织和领导学生、工人运动。然而,1927年由于叛徒的出卖,刘秉钧在上海被捕,1931年在狱中英勇就义。”刘婷这样讲到。
(图为讲解员为队员介绍刘秉钧烈士生平)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汉水汤汤养育着英雄的人民,时光如白驹过隙,英雄的身影渐行渐远,但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翻开时光的扉页,是无数个像刘秉钧烈士一样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先烈们的功绩永垂不朽,先烈们的名字与如月同辉,先烈们的精神与世长存!
(图为全体队员合影留念)
英雄的事迹深深感动着每一位队员,队员岳亮在日志中这样写道:“刘秉钧烈士舍弃安稳的生活毅然投入到为多数人争取幸福与安康的斗争的精神将为世人铭记,他身上所体现出的救国救民舍我其谁的品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城固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汉中市城固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城固县南沙湖风景区。纪念碑承载了153名城固籍革命烈士的英灵。实践团的队员们穿越密林来到纪念碑下向烈士们致以崇高的敬意。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他们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先烈们将热血挥洒在这片土地上,如今山河依旧,换了人间。他们用生命铸就的丰碑将指引着一代代人投入到建设祖国的事业中去。
(图为队员们满怀敬意向纪念碑鞠躬致敬)
烈士们不怕牺牲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深深震撼着每一个人,队员们望着高耸的纪念碑纷纷表示:“正是因为有像他们这样的英雄前赴后继,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和平安宁,作为退伍军人,虽然已经离开部队,但依旧不忘使命担当,沿着先烈们的足迹,建设社会主义祖国。”
(图为队员们在纪念碑前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