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西北大学三下乡,乡村振兴蒲江行

来源: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天府兴农 编辑:Chen825 时间:2023-08-18
导读: 乡村振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提出的重大发展方向,同样也是精准扶贫、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蒲江县是中国四川省成都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属成都“半小时经济圈”,是“进藏入滇”的咽喉要道,适宜农业和生态旅游发展,有“绿色蒲江·生态新城”之美...

乡村振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提出的重大发展方向,同样也是精准扶贫、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蒲江县是中国四川省成都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属成都“半小时经济圈”,是“进藏入滇”的咽喉要道,适宜农业和生态旅游发展,有“绿色蒲江·生态新城”之美誉。2020年3月,蒲江县获评2019年度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7月15日至22日,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天府兴农,筑梦红旅”实践调研团在蔡一璇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成都市蒲江县,来到麟凤村、明月村、铜鼓村等多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围绕“天府兴农,筑梦红旅”开展系列实践调研活动。

走进茶海之岛——成佳镇麟凤村

蒲江县成佳镇是蒲江县西部区域中心镇和茶产业特色镇,成佳茶乡“搭平台,当主角”,壮大集体经济,共建共治共享“三朵麟凤之花”。7月16日,实践团队走进蒲江县成佳镇麟凤村调研采访,近距离感受麟凤村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实践团队进入茶园,3000多亩的绿茶绵延遍野。当地依托林盘修复和保护,在马尾松林中打造了多个与生态融合的树屋餐厅、民宿,探索推广出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两次四类”处置方法,始终把绿色发展与生态发展放在首位。在绿意盎然的“茶海之岛”新农村小区,实践团队看到了成佳茶乡的“生态文明之花”

实践团队走进麟凤村.jpg

实践团队走进麟凤村

成佳茶乡近年来的飞速发展,还得益于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指导下所走的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该县通过集体经济运营模式大力发展茶庄农业,同时创新合作社运营和村民自营相结合的方式发展新农村民宿和茶庄旅游。在风格多样的茶庄特色民宿中,破土而出的是成佳茶乡的“产业融合之花”

麟凤村坚持走“强化党建引领,高质量建设花开麟凤”的发展道路。健全“一核三治”治理机制,以村党委为领导核心,旅游合作社党支部、居民小区党支部和业主委员会党支部协同治理。在弥漫着人间烟火气的乡村文体活动中,开出了成佳茶乡美丽灿烂的“人民幸福之花”

走访麟凤村.jpg

走访麟凤村 

茶山竹海觅陶韵——甘溪镇“明月村”

甘溪明月,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为我们打开川西林盘掩映下的成都生活美学画卷,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村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7月17日,实践团队走进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走访调研,当地独立自主、充满生命力的多业态经营模式引发实践团队思考和深入学习。

明月村自唐宋以来就是民用陶瓷(邛窑)的重要生产区,近年来,一批批慕名而来的设计师、建筑师、陶艺大师......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在明月村搭建起一砖一瓦,世代而居的“老村民”和“新村民”一同为建设美丽“明月”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政府与合作社采用“新带老”的培养模式,引导新老村民相互融合,明月村已然变身为文创陶艺的新基地和安居乐业的理想村,创造了乡村里的文创新形态 

体会历史与现代——成都市蒲江县博物馆、天府农创园

一千多年前,蒲江人民在这片古老、富饶、美丽的土地上依靠冶铁、制盐、铸币等方式创造了璀璨夺目、熠熠生辉的历史;始终坚持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坚持对创新技术的应用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7月18日,实践团队来到成都市蒲江县博物馆、天府农创园进行走访调研。

实践团首先来到蒲江县博物馆,对当地的历史发展进行了深入的了解。蒲江县博物馆以蒲江文庙大成殿为主展厅,以船棺惊现、盐铁重镇、佛光倒影、鹤山心香为主题设展,点面结合地展示了蒲江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不仅是代表蒲江当地特色的“乡土志”,更是宣传蒲江人文的重要窗口。

蒲江县博物馆.jpg

蒲江县博物馆

随后,实践团来到天府农创园对蒲江县农业产业链设计打造路径进行研究。古代四川就因其农业文明的繁荣冠绝于世,如今,依托高新技术与现代物流网络打造的的天府农创园成为蒲江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核心区,其中蒲江丑柑、猕猴桃、雀舌、米花糖是蒲江县农业发展的主打产品。天府农创园以”智链农服”为特色,通过在全域实施“两个替代”工程,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走进红色村庄——西来镇铜鼓村

72年前,解放大军进军西南。第四野战军发起成都战役,在蒲江、大邑地带围歼国民党军团并取得胜利,西来镇铜鼓村也是解放战争成都战役主战场所在地。7月19日,实践团队来到蒲江县西来镇铜鼓村,探索铜鼓村的红色历史血脉。

实践团队了解到,铜鼓村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以“一馆一基地”片区建设为统揽,在红色美丽村庄大道上阔步前行。同时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加大生态猕猴桃,柑橘种植力度。蒲江人民不断重温辉煌的中国革命史,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把红色基因根植人心、融入血液,把革命精神作为奋斗发展的强大动力。

走进新式乡村——西来镇铁牛村

铁牛村因村内西汉治裱遗址残留送渣形成的袜牛而得名,是全县唯一的徽派建筑风格新村。7月20日,实践团队走进铁牛村调研考察,深度体验该村“三维赋能”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在蒲江县文旅局科长刘越波的带领下,实践团了解到,丑柑、猕猴桃和鱼塘养殖是该村的三大农业产业支柱。铁牛村农、商、文旅“三维融合”的发展模式、“两个替代”的生态主义农业发展、“新、老村民”与“合作社”联手共创的内外驱动战略为当地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此外,其中的很多发展理念与模式也为陕西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借鉴。

总结与思考——座谈会

经过这几天在蒲江县对当地各村镇乡村振兴理念与路径的调研,实践团队结合陕西及其他地区的乡村建设现状产生了一些思考和感悟。7月21日,实践团队与蒲江县各单位领导于蒲江县文旅局进行座谈交流。座谈会上,蒲江县各单位领导对所在村镇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团队成员也对于调研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与感想,针对蒲江县乡村振兴发展中的先进经验与做法进行了学习交流。

团队成员与蒲江县各单位领导进行座谈交流5.jpg

团队成员与蒲江县各单位领导进行座谈交流

结语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实践团队在此次的实践活动当中学习了蒲江县各个村的发展思路,并对实践调研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交流,也总结出了蒲江县乡村振兴发展的优秀经验,可以为我们陕西省的乡村发展提供样本和借鉴。在推进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应当紧跟时代脚步,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现代农业种植水平;应当不忘传统根系,从悠久历史中淘炼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优秀文化,并凝结为乡村的个性化发展特点;应当坚持以人为本观念,大力促进服务业、旅游业等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行业建设标准化程度。


责任编辑: Chen825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