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三下乡:非遗“乡集”助力乡村新发展

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编辑:钟番茄 时间:2023-08-30
导读: 7月26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乡村振兴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小峪口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秦岭秦腔脸谱,体验非遗文化之美,助力秦腔脸谱在大众中传播,让更多的人领悟到秦腔脸谱的独特魅力。 图为实践团来到小峪口 小峪口位于...

7月26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乡村振兴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小峪口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秦岭秦腔脸谱,体验非遗文化之美,助力秦腔脸谱在大众中传播,让更多的人领悟到秦腔脸谱的独特魅力。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来到小峪口

小峪口位于秦岭的核心地带,被秦岭山脉环抱着。高耸入云的山峦在远处云雾缭绕,仿佛一幅幅山水画卷。实践团来到小峪口,走进“非遗乡集”上的秦腔脸谱展示馆。里边陈列了多种经典秦腔脸谱和传承人设计的脸谱文创产品,秦腔脸谱第四代传承人陈耀武向实践团介绍,秦腔脸谱起源于民间传统戏曲,色彩鲜艳,形态各异,每一张脸谱都具有独特的意义和象征,历史可追溯到秦汉时期的文艺表演,在陕西文化中占重要地位。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前往非遗工坊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团观看了秦腔脸谱演出并学习了秦腔脸谱绘画技巧,亲手绘制了属于自己的脸谱。作为传统艺术形式,秦腔脸谱的生命力来源于传承和发展,而在当今加快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许多原生态的传统技艺迫切需要找到更适宜自己扎根发芽的土壤,更需要探索一条新的传播渠道。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来到小峪口非遗工坊

而小峪口正在探索这条发展之道。本着让非遗融入社会、融入生活的宗旨,小峪口整合众多非遗手艺,通过植入村落形成市集的形式,让非遗根植乡村,再依托自然风景发展旅游业,吸引更多人来到小峪口,了解非遗,传承非遗。传承人陈耀武老师在2020年将工作室搬到了小峪口村,成为了引入村里的第二个非遗传承项目。小峪口村目前已经形成了六个院子、八个项目入驻的非遗集合模式。为助力非遗的传播传承,传承人选取十种以上的技艺类项目分解非遗技艺,让工坊成为非遗文化、村落文化的体验场所,让非遗真正回归生活、回归本初。

小峪口通过形成非遗+民宿、非遗+旅游、非遗+生活等非遗新模式,让非遗真正的来自生活,回归生活。同时依托文创、电商、网媒等多种形式宣传非遗项目,小峪口逐步形成了独特且可推广的非遗文化品牌。现在小峪口数字声誉良好,旅游业态丰富,游客众多,节假日日游客量达到三万人。

非遗的传承,需要与时俱进,融入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和表达方式,保持其独特性的同时与现代观众审美建立更紧密的联系。随着小峪口的创新和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非遗乡集, 现在秦岭秦腔脸谱工作室已经成为了绘画学习、戏曲研究、秦腔交流的爱好者的乐园,同时也成为了小峪口村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合影

通过此次调查活动,实践团充分意识到产业助农的重要意义,乡村产业能更好地带动人才、文化、经济的协同发展,能够更好地助力非遗技艺的传承振兴。下一步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加入到秦腔脸谱的学习和传承中,将其传统的精髓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 钟番茄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