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生命之间,再度奏鸣
建大团委网讯(通讯员:孙兴旺 摄影作者:殷宇翔)紧急情况下,每一秒都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公众对心脏骤停的认识和应对能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理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调研“让心脏再次跳动”-AED 分布利用率最大化及其宣传与实践暑期社会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于2023年8月15至26日,进行了关于AED的学习,宣传以及针对城市人流量进行AED布局设置的数学建模活动。
一.实践团赴鄠邑区红十字会学习AED急救方法
2023年8月18日,实践团前往鄠邑区红十字会学习心肺复苏以及AED的使用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指导老师为实践团讲述心肺复苏急救方法的要领以及关于AED使用的必要性,指导老师说到:“很多地方没有AED的条件,但是AED对于心脏骤停的病人具有重要的作用,能为急救成功提供很高的急救成功概率”,在学习心肺复苏的过程中,实践团轮番上阵,进行心肺复苏所有流程的学习与实践,并且两人组队,进行AED与心肺复苏的组合急救方式训练。
图1.1 实践团学习心肺复苏操作要领
图1.3 实践团进行AED与心肺复苏组合急救训练
二.实践团赴西安小寨进行AED宣传工作
2023年8月19日,实践团前往西安市小寨进行AED的社会了解程度调查以及宣传。实践团成员对群众进行了路边调查采访,询问路人对于AED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于AED的学习使用的意向,经过一番走访调查,实践团发现,大众对于AED的了解程度很低,但都有较高的学习意向。同时,实践团在地方对AED的使用以及心肺复苏急救方法进行了宣传,提高大众对于AED的认识。
图2.1 实践团进行社会调查,采访路人并进行问卷调查
同日,实践团部分成员前往西安市洒金桥进行市区部分点位的人流量调查,为后期的西安市AED分布最优化数学建模提供基础
三.实践团为AED分布进行数学建模
2023年8月20日至23日,实践团依托前期调查人流量数据以及专业基础,对西安市AED的最优化分布进行了数学模型建设,使用多项式拟合的方法进行预测。建模发现,在西安市不同地点急救使用AED后存活率都远高于使用前,同时,根据多项式拟合预测,随着具备医疗急救能力的人员数量的提升,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成功概率会出现显著提高。
图3.1 西安不同地点急救使用AED前后存活率对比图
图3.2 拥有急救知识人群占比与急救存活率关系图
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人,平均每天1500人死于心脏骤停,每分钟就有1个人因为心脏骤停突然倒地,这些意外87%发生在医院外。AED是一种简单易用的设备,任何人都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然而,群众对AED的认识和了解仍然相对有限。
因此实践团希望通过这次宣传活动,能够唤起公众对AED的重视,并鼓励更多的人参与相关培训。每一位社区居民都有可能成为紧急情况下的救命英雄,而AED将成为他们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