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学子三下乡:传播生态文明理念,讲好美丽中国故事
为深入学习和传播以生态为中心的社会文明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学习总结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绿色振兴之路,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长安大学“薪火‘乡’传葆初心,红色文化助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与长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留学生共同前往西安市长安区大峪水库、稻鱼种养示范基地、太阳葡萄小镇等地方进行实地调研,并对村民进行相关采访,体会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效,为讲好美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贡献青春力量。
大峪水库筑起秦岭生态新屏障
大峪水库兼顾灌溉、养殖、供电、防洪等综合功能,是处理好大峪新村及周边乃至西安市的生态、生活、生产关系的关键一环。在大峪水库,指导老师为实践队员讲述大峪村民修建大峪水库的艰辛历程,大峪水库耗时12年建成,修建过程经历了“三起三落”,过程曲折。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亲身感受水质的清澈,真正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图为实践队员亲身感受清澈水质 赵美灵摄
通过采访水库管理员刘味,实践队员得知位于大峪水库下游的稻鱼种养示范基地和葡萄产业生态园都依托大峪水库的强大功能的支持,推进循环发展的生态绿色农业,助力实现生态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秦岭脚下的大峪水库筑起了生态新屏障,为产业发展提供天然资源。
图为水库管理员向实践队员讲解相关知识 蹇茹摄
稻渔种养开拓农村种植新形式
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前往王莽稻渔种养示范基地进行实地调研。在一片稻田面前,工作人员向实践队介绍稻鱼种养技术,并重点讲述了如何将稻米和渔业结合进行双经营,以及如何提高种养技术。
同时,实践队员在示范基地作《稻鱼种养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宣讲,引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乡村振兴殷切期望的话语,将乡村振兴的新变化以文化、生态、产业新变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实践队员纷纷表示要努力将专业所学应用于农村基层,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图为实践队员作主题宣讲 赵美灵摄
葡萄小镇谱写产业融合新篇章
太阳葡萄小镇坐落于秦岭北麓大峪河两岸,依靠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种植优质酿酒葡萄,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出全产业链的特色。在负责人乔琳的带领下,实践队逐次参观了千亩葡萄园、红酒酒厂、红酒文化馆等。
在参观过程中,乔琳向实践队介绍到,小镇目前采用集生态农业种植、葡萄酒加工、农业科普教育、研学、亲子游、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在寒暑假,通过多种研学活动、亲子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体会自然教育的乐趣。
图为负责人乔琳向实践队员介绍葡萄产地分布 蹇茹摄
大峪村民共话美丽生态新变化
实践团队采取分队的形式前往大峪新村以及周边村落,针对农村生态变化、经济发展、生活改善、农村就业等问题访谈当地村民。王大爷向实践队说到:“现在是山也绿了,水也清了,生活也是一天比一天好了!”
在雁引驿街道两旁、王莽生态园沿路两侧等地停满了玩具小摊、小吃小摊、饮料小摊、特色水果等各种地摊。实践队员通过采访了解到从各地来游览的游客拉动了当地地摊经济的发展,为当地的一些农户提供了就业岗位。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当地村民 蹇茹摄
通过实地调研大峪水库周边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情况,实践队员深入了解如何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关系,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走出一条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实践队员也纷纷表示,要将自己所学转化为社会所用,学习总结相关经验,并传播好生态文明理念,讲好美丽中国故事,传达中国声音与中国智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合影留念 赵美灵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