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西安工程大学:赴山西平遥暑期社会实践

来源:西安工程大学 编辑:张硕航 时间:2023-08-24
导读: 2022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平遥古城,了解当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开展特色经营情况。他指出,要做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保护好推光漆器等文化瑰宝,把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产业发扬光大、推向世界。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

2022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平遥古城,了解当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开展特色经营情况。他指出,要做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保护好推光漆器等文化瑰宝,把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产业发扬光大、推向世界。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2023年暑假期间,西安工程大学赴山西平遥“访平遥漆器大雅,传非遗技艺风尚”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平遥实地调研,希望能及时从实际发展中找寻应对之策,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本土文化遗产,实现推光漆器多元化发展和推动民族文化进步,推动发展山西省文化产业用自身的努力为保护非遗事业而做出贡献。

IMG_20230822_110954.jpg

成员在博物馆门口学习

实践队于2023年7月23日晚到达地休整,7月24日上午八点半从地出发,正式开始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24日至7月25日,团队成员们前往平遥古城,对民众和商铺的商户进行推光漆器的认知程度、了解渠道、用途、偏好风格、接受价格范围、销售现状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障碍等的调研活动。

IMG_20230822_110859.jpg

实践成员走访民众

IMG_20230822_110911.jpg

成员走访当地商铺

7月26日,实践队员去往平遥推光漆器博物馆进行参观。唐都推光漆艺博物馆有三层展馆,一层展馆主要是负责销售二层展馆主要是来自全国各地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精品展览三层展馆汇集了多彩兼备的明代、近代漆器珍品。博物馆不仅展示了山西推光漆的发展历程和非凡的技艺,也以参观+体验+研学的方式,带领公众深入了解平遥推光漆的制作流程,了解这项国家非遗的绝妙。据了解,平遥推光漆器的生产,分木胎、灰胎、漆工、画工和镶嵌等五道大工序。三十余道小工序,最后一道工序更是要用手掌推磨出光,经过反复多次的打磨,最后达到光亮如镜的效果。

IMG_20230822_110928.jpg

成员参观推光漆器博物馆展品

IMG_20230822_110919.jpg

工人在潜心制作漆器

7月27日,实践成员前往薛氏技艺研究院进行对薛生金老先生的采访和对研究院的参观学习。在采访时薛老指出,当前推光漆器技艺的传承情况不容乐观,虽然国家十分重视传统手工艺,对平遥推光漆器技艺的传承大力扶持,但是仍然有失传的风险。成员们也了解到依托平遥古城申遗、旅游发展,平遥推光漆器得到了较快发展,现在大家的目标就是要让非遗真正走进人们生活,让年轻人喜欢,这样非遗才能走得更远。下午,实践队员们在引导员带领下参观了薛氏漆器研究院内的展品。

IMG_20230822_110937.jpg

成员采访薛生金老先生

IMG_20230822_110945.jpg

成员在引导员带领下参观研究院

2023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布20周年,也是我国开启非遗保护工作20周年。二十年间,“非遗热”持续升温,新业态、新模式和新路径不断涌现。作为世界上拥有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最多的国家,非遗保护工作已成为我国文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保护、传承、利用好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平遥推光漆器技艺不仅仅是历史的凝聚,更应该成为活态的文化,应要赋予技艺以温度,守其正,创其新,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真正“活起来”。对于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发展需要社会各界每一方的努力。保护非遗事业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青年人应积极响应国家和政府的号召,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彰显新时代新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责任编辑: 张硕航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