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子赴宝鸡凤翔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实践活动

来源:西安外国语大学 编辑:李晨晖 张悦 徐志腾 时间:2023-08-01
导读: 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西安外国语大学“青春筑梦·六营探兴”乡村振兴促进团于2023年7月14日至20日在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城关镇六营村开展“探究民俗产业振兴对乡村振兴的拉动力”实践调研活动。调研团成员在六营村副主任刘兰花的带领下,围绕六营泥塑以...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西安外国语大学“青春筑梦·六营探兴”乡村振兴促进团于2023年7月14日至20日在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城关镇六营村开展“探究民俗产业振兴对乡村振兴的拉动力”实践调研活动。调研团成员在六营村副主任刘兰花的带领下,围绕六营泥塑以及地域特色民俗产业开展深入调研,通过实地走访、亲身体验、面对面交流等形式,感悟六营泥塑产业发展对当地乡村振兴的拉动力,为“六营智慧”注入“西外力量”。

image.png

image.png

六营村,有“中国泥塑第一村”之美称。六营泥塑始于周秦,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留存最古老、最具特色的民俗工艺品之一。六营村依托泥塑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以非遗保护促进旅游发展,以旅游发展带动非遗传承,让泥塑更好地融入产业、融入生活,成为真正的“小泥塑大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大放异彩。

image.png

image.png

7月14日至17日,调研团成员在参观走访六营泥塑村的过程中,有幸采访到了六营泥塑产业管理者、泥塑文化传承人、产业园商户以及工作人员,在与他们的交谈中,了解到六营泥塑的历史发展与现状,深刻感受到泥塑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六营乃至凤翔乡村振兴的巨大推动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以凤翔泥塑为代表的系列民俗文化的发展,让大家认识到了“泥娃娃”也可以变成“金娃娃”“银娃娃”,增强了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image.png

18日下午,在刘主任的带领下,调研团参观了六营村泥塑体验园,通过切身走访和亲身实践,感悟六营泥塑文化魅力。琳琅满目、形态各异、活灵活现的各类泥塑展品、参观学习泥塑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泥塑彩绘和土坯制作的切身体验……近距离感受到了凤翔泥塑传统手工艺独有的魅力,体验到泥塑制作的不易以及泥塑文化的多样性及其深厚历史底蕴,感受非遗文化魅力,领会工匠传承精神。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20日上午,调研团成员通过走访当地贫困家庭,了解当地产业发展为当地农民带来红利,以探究当地农户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通过交流,本团队了解到六营泥塑产业发展为当地农户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对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具有一定的成效,大大增强了当地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image.png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积极促进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与当地达成长期合作的意愿,推动“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定期前往六营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服务内容包括民俗产业讲解、外语宣传、新媒体运营、支教等,为六营村民俗产业发展注入时代活力,也为西外青年服务社会提供有效载体

image.png

通过此次暑期调研活动,西安外国语大学“青春筑梦·六营探兴”乡村振兴促进团为西外学子搭建了推动民俗产业发展的平台,在促进本校学子综合发展的同时,并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西外青春力量。在此次实践活动中,调研团深入了解了六营泥塑村的乡村振兴发展现状,通过入户走访六营村村民,与泥塑手艺人交流泥塑的历史和发展,参观陕西秦雍雕塑艺术作品等方式感受乡村振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在实践过程中,队员们彼此学习,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同时也感受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使命,致力于乡村振兴和发展,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使得这些文化遗产“后继有人”。

习近平总书记说:希望优秀文化传下去、用得上、活起来。对广大青年们来说,乡村振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决策部署上来,要传承家国情怀,展现时代风采,发挥积极带头作用,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 李晨晖 张悦 徐志腾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