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新貌,“葡”天同庆
为动员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投身乡村振兴一线,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联合开展2023年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项目。本团队“乡村新貌,‘葡’天同庆”--赴邹平乡村振兴实践团从全国466所高校的1245支团队中脱颖而出,入选2023年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队。实践团全体成员带着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深入乡村、深入基层,了解乡村发展实情,通过实际行动践行西迁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赴邹平乡村振兴实践团紧扣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结合邹平市实际情况,走村寨,入农户,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题在山东邹平牛王村、司家村、大菓村、小菓村等多个村庄开展了乡村振兴问卷调查。358名村民的调查数据显示,98%的村民对农产品销售、农村电商平台、农民增收、农业合作社比较关注,意愿强烈但缺乏经验和路径,100%的村民希望大学生在助农促农上可以起到带动作用,希望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团队在走访同时,为果农们发放自制助农小手册,获得村民的一致好评。
葡萄园里夏意浓,青年携手助农兴
在了解到高峰时期葡萄园面临采摘与销售的问题后,实践团队走进山东邹平的小菓村和大菓村葡萄园,为当地果农提供采摘、售卖葡萄及葡萄酒的帮助。团队成员分工协作进行采摘、分类和包装,与果农背靠背,手拉手,缓解了果农在高峰时期的采摘压力;同时团队成员在葡萄园附近设置临时售卖点并开展线上直播,开拓了果农售卖的新渠道,实打实地提高了果农的收入。除了采摘和销售,实践团队还积极参与了葡萄酒的制作过程。在与酿酒师的交谈中,酿酒专业的同学为当地果农制作葡萄酒的储藏方法提供了切实可行建议并制作酿酒手册,多方面助力当地葡萄产业发展。
走进“大国粮仓”,感受“储粮之道”
8月18日陕西科技大学赴邹平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邹平市粮仓参观粮食储备库并学习有关安全储粮知识。为当地粮仓的粮食仓储、进出仓 “四散”机械化作业及粮食物流运输最后一公里提供优化方案。
邹平市粮仓积极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已建成智能化粮库管理模式,紧抓稳产保供,充足粮食仓库,同时优化供给结构,非常重视储备粮的质量。团队成员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了粮食储备的过程及意义,切身认识了现代化、科技化、智能化的大国粮仓,从中深刻体会到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重要性。
助力乡村教育振兴,薪火相传义不容辞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在8月19日陕西科技大学赴邹平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向家村、司家村、牛王村等多个村庄办事处为村中小学生授志愿公益课程绘出我的美丽家乡。
实践团一改传统的课堂教学,通过参与式小组的活动形式,在深度体验中激发乡村孩子的潜能,利用特色课程帮助孩子们发掘自身特长、开阔视野。引领社区儿童通过画笔描绘自己的家乡,展现家乡之美,表达对家乡的独特情感。
非遗传承需要青少年群体的参与。8月23日,由乡村新貌,“葡”天同庆--赴邹平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山东省邹平市向家村和三里村为小朋友们带去了一堂生动的文化传承课程非遗手工有魅力——学剪纸。
志愿者首先以“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并现场演示剪纸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从折到剪,一步一步细致的进行讲解。分发材料后,小朋友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认真进行剪纸创作,一步步在“刀光剪影”中体验剪纸艺术的神秘奇妙,增进了小朋友们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树立小朋友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非遗剪纸走进课堂,实现传统与现实的碰撞,为非遗的传承发展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总结
在此次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中,陕西科技大学赴邹平乡村振兴实践队始终秉持着青衿之志,为乡村振兴出失策,办实事,致力于用行动探索乡村发展的路径,帮助广大居民和青少年儿童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和了解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历程,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
接下来实践团队将继续发扬乡村振兴精神,发挥青年实践力量,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宣讲实践贯通起来,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实践要求,做到整体把握、融会贯通。带动更多新时代青年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勠力同心,奋发有为,以昂扬的姿态追逐青春梦想,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