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西安交通大学传承秦腔文化唱响美丽乡村活动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 编辑:马启月 时间:2023-08-16
导读: 秦腔唱乡间,礼赞新时代。为积极响应中宣部、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了解国家文化惠民相关政策,学习领会传统非遗文化秦腔风采,深入了解秦腔在西北地区的传播力与影响力。7月29日西安交通大学秦腔下乡实践队赴渭南市渭南剧团及渭南大...

秦腔唱乡间,礼赞新时代。为积极响应中宣部、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了解国家文化惠民相关政策,学习领会传统非遗文化秦腔风采,深入了解秦腔在西北地区的传播力与影响力。7月29日西安交通大学秦腔下乡实践队赴渭南市渭南剧团及渭南大剧院,实地观摩了秦腔演员的日常排练工作及文化惠民演出。通过对剧团成员、观众的走访调研工作,进一步了解我国目前乡村中的文化传播情况。通过切身聆听秦腔,领略戏曲艺术的魅力,为将来进一步传播戏曲文化奠定基础。

走进演员生活 传承秦腔艺术

 图片1.png

图1-实践队员到达渭南剧团-秦腔下乡实践队提供

7月29日上午,实践队到达渭南剧团。团长为队员们讲述了剧团的发展历程,带领队员们参观了历代演员们的合影,同时介绍了当前送戏下乡的政策。随后队员们前往排练厅,在观看彩排的同时聆听老师的讲解,学习到了许多秦腔知识。

图片2.png

图2-实践队员与旦角演员老师进行交流-秦腔下乡实践队提供

排练间隙,实践队员对演员老师进行了简短采访,了解了演员的日常工作情况。旦角演员老师向队员们讲述了小时候艺校学习的苦与乐。丑角演员老师用打油诗“角色的丑是行当的丑,艺术的丑是美化的丑,丑而诙谐,丑而幽默,丑不低俗,丑不做作,丑不粗鲁”介绍了丑角,让队员们对秦腔角色有了更深的理解。

队员马启月表示,“实地观看秦腔演员的排练工作后,被演员们日复一日打磨技艺的毅力和耐心所震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习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

交流戏曲文化 领略青年风采

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文化惠民演出,实践队前往渭南大剧院,与在此进行送戏下乡演出的富平县阿宫剧团进行交流学习,并观看阿宫剧团表演的经典剧目《玉堂春》。

图片4.png

图3-实践队员到达渭南大剧院-秦腔下乡实践队提供

实践队员与一位青年戏曲演员交流时了解到,她是艺校3年级的学生,今年13岁,是暑假跟随剧团进行演出学习的。同时队员也了解到国家目前为了培养新一代传承传统曲艺的演员,通过在各地剧团开设6年制艺校来培养戏曲演员。青年演员谈起秦腔时发自内心的热爱深深感染到了实践队员,队员们表示以后要多用心去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领悟其中的奥妙。

图片5.png

图4-实践队员与青年演员进行交流-秦腔下乡实践队提供

观看剧团表演 感悟秦腔魅力

通过与几位主角演员老师沟通,队员们了解了《玉堂春》的故事。剧中苏三与王金龙不向命运低头,不向邪恶势力妥协的顽强抗争精神,对于当代人亦有积极的认知作用与借鉴价值。

演出开始前,观众已陆续进场,演员也进入候场区开嗓。正式开始时,剧院里已是座无虚席。有拿着蒲扇的爷爷奶奶,有一直录像的年轻戏迷,还有10多岁的小孩子也听得入迷。实践队员也都找到各自的座位,坐下来欣赏这场艺术盛宴。大家沉浸在故事中,时而大笑,时而为苏三的不幸遭遇唏嘘落泪。

演出结束,实践队员依旧沉浸在戏曲的世界里久久不能平静。队员张李晨曦表示,“秦腔以歌舞演故事,超越时空局限,是中华文化精华之所在。我们要多关注传统文化,传承这份独特的韵味。”

图片6.png

图5-观看惠民演出的观众-秦腔下乡实践队提供

推动送戏下乡 唱响文化惠民

为了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各剧团积极开展送戏下乡惠民活动,让不同领域的人民群众都能够欣赏到免费的戏曲演出。不仅让人们在劳作后的闲暇时光享受戏曲的乐趣、陶冶情操,还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价值导向功能,通过通俗易懂的生活故事传递社会正能量。

观看表演之余,实践队员采访了阿宫剧团团长。团长讲解了目前送戏下乡的方式,一般是将卡车直接开进乡镇,将秦腔送到了文化战线的最后一步,保证群众在广场舞以及其他娱乐方式之余,能在家门口看到传统戏曲,极大促进了基层文化建设。团长还给队员们介绍了剧团自1958年成立以来的经典剧目,例如《状元与乞丐》,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好的启迪作用;再如《青天女巡按》,更是一部反腐倡廉的佳作。队员马雪洪表示,“通过与团长进行交流,我们对送戏下乡等基层文化建设活动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会,送戏下乡实实在在满足了农村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今后我们也要多多宣传此类惠民活动,争做基层文化建设的一份子。”

秦腔孕育于乡间,最终必然回归于乡村民众。秦腔艺术坚持与时代同步,为时代发声,为时代明德的责任与使命,知之愈深,信之愈笃,行之愈坚。通过这次实践活动,队员们对秦腔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欣赏了一整场演出后已深深被这项古老的艺术所吸引。队员们纷纷表示,之后会一直关注送戏下乡相关活动,向身边人进行宣传,为秦腔传承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责任编辑: 马启月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