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凤翔历史,传承非遗文化——西安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为进一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与文化资源,切实感受红色西迁精神、灿烂非遗艺术与辉煌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震撼,由此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7月20日至26日,西安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师生们赴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团队在指导教师宋飞朝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凤翔历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重温凤翔的历史,传承非遗文化。
牢抓非遗使命,弘扬文化瑰宝。7月22日上午,团队成员来到凤翔六营村——“中国泥塑第一村”,在六营村党支部书记廖卫军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们首先参观了一系列近年来获奖、登报的优秀泥塑作品,其中包括凤翔的泥塑第五代传人胡全让老师的杰作——“村口战疫”。这件作品以其独特的题材和精湛的工艺,展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记录历史和传递感情方面的重要作用,使成员们更加具体地感受到了当地人民群众所蕴含的质朴、奔放的审美意识以及原始的粗犷古朴之美。
紧接着团队成员们体验泥塑制作的主要过程,如毛稿制模、翻胚、彩绘和装色。这些步骤展示了泥塑制作的复杂和技术要求之高。通过亲身参与,成员们深刻认识到传统艺术制作的艰辛和难度,以及它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凤翔六营村作为“中国泥塑第一村”,充分展示了泥塑技艺的独特之处和艺术价值。
图为团队成员制作彩绘。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韩旭阳 供图
此外,团队成员还参与了木版年画的制作。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的民间绘画形式,通过丰富的色彩和图案表达吉祥、幸福的寓意。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亲自体验了版画的印刷过程,尽管这个过程看起来很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刷子上色不均匀、拓印力度不一致等问题可能会导致版画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对于一些套色版画来说,制作难度更高。这进一步说明了非遗传承不仅仅是传承文化遗产的制作工艺,更是要传承匠人的心态和精神。
泥塑文化园作为首批陕西省“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打造以彩绘泥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民间艺术聚集地,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探索发展经营新模式努力寻求适合当下的新理念。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非遗传统艺术制作的艰辛和珍贵性。团队成员意识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之重大,将以此为动力,积极弘扬凤翔的文化瑰宝,使其得到更广泛的认识和传播。
追寻历史足迹,传扬历史经典。7月23日,团队成员来到了凤翔区博物馆,凤翔区博物馆基本陈列为《秦人寻根—雍城史迹展》,陈列展览分为遗址、窖藏、墓葬三个部分,通过建筑材料、礼器、车马器、生产工具,陪葬器等文物全面展示了秦国在雍城建都期间所创造的历史文化及雍城在秦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此外,成员们还参观了凤翔区博物馆代表性文物:雍城遗址出土的各种纹饰瓦当、秦国宫殿建筑上使用的大批青铜建筑构件、战国射宴纹铜壶、春秋时期凤鸟衔环薰炉等,明代天启皇帝的圣旨,黎元洪书写的对条等,均为珍贵的文物精品。这些藏品,充分地体现了中华的璀璨历史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元素。
图为团队成员和凤翔区博物馆干部李亮合照。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冯文帅 供图
凤翔区博物馆作为凤翔区历史文化和中华民族光辉经典的一部分体现,凤翔人民在这历史文化的沃土上辛勤耕耘,再创辉煌。继承、保护、弘扬凤翔历史文化,是凤翔人民光荣的历史使命。
秉承时代责任,守卫绿水青山。凤翔东湖,古称饮凤池,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城区,是北方古典园林的典范。日前,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18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名单,宝鸡市凤翔区东湖景区榜上有名,实现了凤翔区高A级景区“零”的突破。在人文环境日趋重要的今天,东湖的生态价值和功能越来越重要,要统筹做好保护利用工作,让东盐湖独特的人文历史资源和生态资源一代代传承下去,逐步恢复其生态功能,更好保护其历史文化价值。
团队成员追寻文人苏轼的足迹,沿着盐东湖提岸,结合亭台、展台和相关文字介绍,团队成员了解到近年来,东湖已经逐步从一个普通的休闲公园变为生态保护区、旅游打卡地,为东湖长远可持续发展预留了资源空间。
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仅让千年东湖全面深度转型,更带动附近企业从吃“工业饭”转变为吃“生态饭”。站在湖堤,团队成员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勉励同学们不断提高思想认识,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用实际行动保护身边的“一片绿”。团队成员冯文帅同学表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增强自己的环保素养,让环保成为生活习惯,为生态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观摩文人苏轼所作的喜雨亭记。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溢 供图
东湖周边的周家大院位于宝鸡市凤翔县城通文巷内,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周氏民居。这座建筑始建于明朝中期,经过清代的重修和扩建,已经有300多年历史。2008年9月16日,凤翔周氏民居被公布为第五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身处在古色古香的大院中,历经千年却仍不变几分的岁月感不仅让团队成员韩旭阳感慨:“前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今有老祖宗的瑰宝遗留。这不禁又让我们联系到,无论是自然环境保护也好,还是人文环境保护也好,都需要社会广泛的关注和努力。”
社区志愿者勉励团队学生,要持续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参加暑期社会实践,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通过社会实践培养自己的责任担当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开拓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图为周家大院内部书房。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程萱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