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西外学子三下乡:推普助力乡村振兴,青春力量闪耀田野

来源: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编辑:蒋学学 时间:2024-07-22
导读: 中国青年网榆林7月11日电(通讯员 蒋学学)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大农村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服务铸牢中华...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大农村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枫火志愿者队积极响应号召,于近期组织了一场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际行动提升乡村地区的普通话水平,助力乡村经济、文化全面发展,以此推动乡村振兴全方位贯彻落实。

为提高当地青年学子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和积极性,实践团队深入陕西省榆林市子洲中学,创新推广方式,将普通话学习与趣味游戏、文化活动相结合。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首先向学生们解释普通话是什么?——“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另外实践团还注重将个人学习普通话的经历融入其中,如部分成员向大家介绍自己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学习经验,以现身说法向大家阐释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而且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使用全国通用的规范化的语言文字,才能在保证交际顺利。普通话是日常交际必备的通用工具,部分学生认为说方言可以拉近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传达一种“乡音”,但部分同学认为只有学好了普通话,自己才可以走进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不会因为说不了普通话而给自己带来语言交流上的障碍,在学生们和实践团的积极互动下,该普通话的推广呈现出别具一格的交流性和积极性。

图片1.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学生介绍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

在子洲中学的高一部分班级里,实践团成员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普通话绕口令大赛”,学生们积极参与,现场气氛活跃。了解到陕北地区分不清前后鼻音的困难,实践团成员特准备了学生间的绕口令环节大挑战,以此希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活力。学生们踊跃举手挑战,纷纷挑战“普通话朗诵比赛”和“方言与普通话转换游戏”,实践团成员还为部分学生提供前后鼻音的纠音帮助。另外,学生们还投入到“人要是一行行行行行一行不行行行不行”的断句体验中,部分学生虽然没有办法读得清每个音节,但是都在努力向标准的读音靠拢,通过断句的体验,充分让学生们体会和学习到语音和语法的基本内容,还可以从多方位的语言培训中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此外,实践团成员还组织了一系列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们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在阵阵的深情朗读声中,学生们呈现出饱满的学习奋发力,充分点醒了他们“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新希望。同时,实践团队还利用课余时间,用慷慨激昂的普通话为青年学子们讲述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的中国故事,传播正能量,旨在提升学生们的爱国情怀,以己之力聚焦普通话的推广学习之中,为家乡普通话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源动力。

123456.jpg

图为子洲中学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现场

展望未来,实践团成员将继续秉承“服务乡村、奉献社会”的宗旨,将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同时,还将积极探索更多创新性的推广方式和方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西外中文学子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青春因奋斗而精彩”的深刻内涵。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普通话的广泛普及和深入推广,子洲地区的乡村经济、文化将会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局面。




责任编辑: 蒋学学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