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长大学子三下乡:下庄文化沁人心,非遗传承促振兴

来源:长安大学赴重庆巫山“重温涅槃之 编辑:张泰齐 时间:2024-07-23
导读: 长大学子三下乡:下庄文化沁人心,非遗传承促振兴 为积极响应“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巫山优秀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7月14日,长安大学赴重庆巫山“重温涅槃之路·再渝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

为积极响应“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巫山优秀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7月16日,长安大学赴重庆巫山“重温涅槃之路·再渝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进行实地考察与调研,进一步深入发掘巫山非遗文化,以旅助村,寻找乡村振兴新机遇。

IMG_20240717_112939.jpg

图为下庄村介绍

实践队员跟随讲解员进入下庄人事迹陈列馆,身临其境感受当年下庄村修路的艰辛历程,并观看了下庄“新天路”的宣传片,了解到今年来年轻人袁孝鑫返乡创业,担任大学生村官,传承下庄非遗文化——扎染。

Image_1721187354154.jpg

图为实践队员观看下庄人宣传片

而后,实践队员跟随讲解员参观了下庄人事迹陈列馆,了解到袁孝鑫辞去工作回到下庄村传承下庄非遗文化——扎染。

Image_1721187377040.jpg

图为袁孝鑫传承下庄扎染技艺

IMG_20240717_113001.jpg

图为实践队员与讲解员于下庄人事迹陈列馆合影

实践队员前往扎染非遗文化传承人袁孝鑫的工作室——下庄布谷小院,这里既是鲁渝共建乡村振兴非遗工坊,也是下庄大学生返乡创业实践基地。

IMG_20240717_115052.jpg

图为非遗文化传承人袁孝鑫的扎染工坊

走进工坊,非遗文化传承人袁孝鑫为实践队员介绍了巫山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庄扎染”项目的传承发展,讲述了2021年11月从得知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有识青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一展宏图时,她便有了一个回到下庄村助力乡村振兴的梦,在2022年3月,她把这个梦变成了现实——辞去高薪工作,带着所有的行李,义无反顾回到了下庄。“这并不是一个冲动的决定。”袁孝鑫说,以前就想回来,但在村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机会,如今下庄发展得越来越好,给自己更多发挥的可能性。

Image_1720970465982.jpg

图为袁孝鑫为实践队员叙述返乡事迹

紧接着,非遗文化传承人袁孝鑫带领实践队员参观了扎染工坊,并为实践队员具体介绍了扎染技艺的相关内容,解答了实践队员关于扎染技艺的问题。

IMG_20240717_113044.jpg

图为袁孝鑫为实践队员讲解扎染技艺

最终,在现任村主任袁孝鑫的带领下,实践队员跟随拜访下庄老支书——毛相林,在愚公讲堂聆听了毛老书记讲述的一节党性教育课。

IMG_20240717_113208.jpg

图为“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于愚公讲堂为实践队员上党性教育课

最后,实践队员问了现任村主任袁孝鑫最后一个问题, 实践队员问到“为什么要选择回到下庄村?你们都见过外面精彩的世界了,回来真能耐得住寂寞?”袁孝鑫笑了,“我们走出去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回家吗?我们这里有大城市没有的青山绿水,大城市里有的,我们这里迟早也会有。”她声音轻柔,却语气坚定。

靠着“不甘落后、不等不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下庄精神”,老一辈的下庄人走出了一条坚实的脱贫之路。如今,“下庄精神”在小一辈的年轻下庄人身体里继续流淌,他们以非遗文化为载体,去开辟一条幸福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实践队员也将把这种下庄精神继续传承下去,努力传承非遗文化,投入到未来的乡村振兴建设中去。

责任编辑: 张泰齐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