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西农学子三下乡:探藻知生态,青年护秦岭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编辑:李偌晞 时间:2025-07-24
导读: 7月19日至2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梯度探藻,守护青山”实践队深入秦岭火地塘保护区,开展藻类多样性调研,借藻类数据析生态问题。 队员沿海拔梯度采样,覆盖多生境,坚持生态零干扰。走访村落时,村民反馈水质转清、野生动物增多,印证生态向好。此行不仅获有效样本,...

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梯度探藻,守护青山”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暑期实践队,于7月19日至24日奔赴秦岭火地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一场以藻类多样性为切入点的深度生态调研。借藻类数量与种类等数据,分析当地生态环境问题。

image.png

图 1团队成员奔赴秦岭火地塘

实践队科学规划采样路径,遵循海拔梯度,系统覆盖了从火地沟到高山草甸的典型生境。队员们跋涉于不同海拔的生态界面,每一步都恪守“生态零干扰”的铁律——样本采集精准细致,所有产生的废弃物随身带走,采样过程极力规避踩踏脆弱植被,最大程度地避免对植被的破坏。这份对草木的敬畏,正是新一代生态文明守护者最坚实的行动宣言。

image.png

图 2团队成员采集样本

调研不仅止于自然观察。队员们深入保护区周边村落,与村民们交流当地生态环境问题。质朴的话语传递出令人振奋的生态捷报:“这几年河里的水眼见着更清亮了”“野生动物的踪迹更多了”。点滴变化清晰印证了秦岭生态保护工程正在润物无声地重塑这片土地。村民话语间流露的欣慰与守护热忱,让队员们深切体认到秦岭作为“国家中央水塔”的战略地位,它不仅滋养万物,更承载着万千百姓最本真的家园情怀。

image.png

图 3团队成员与村民交流

本次实践,队员们不仅满载珍贵的藻类样本,为后续实验室分析与整理奠定了坚实基础,更在每一位青年学子心中深深烙下“秦岭生态卫士”的使命印记。让科学探索的理性光芒与守护青山的赤子之心在秦岭交汇,团队成员们将持续以专业力量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守护绿水青山。

责任编辑: 李偌晞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