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西安财经大学“黄土之上·红音燎原队”:溯民歌之魂 承陕北之声

来源:西安财经大学 编辑:王欣悦 杜圳 时间:2025-08-11
导读: 2025年7月,西安财经大学“黄土之上·红音燎原队”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延安市与榆林市,探究陕北民歌发展历程,挖掘其精神内核,剖析红色文化遗产活态化保护与当代传承路径,探寻有效延续与创新发展方式。 ...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杜圳)2025年7月,西安财经大学“黄土之上·红音燎原队”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延安市与榆林市,探究陕北民歌发展历程,挖掘其精神内核,剖析红色文化遗产活态化保护与当代传承路径,探寻有效延续与创新发展方式。

1.jpg

图为实践队在党徽广场合影

一、思想铸魂育新人:红色研学筑牢精神根基

为响应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实践育人要求,西安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国武带队赴延安开展红色研学实践,全体实践队成员参与。开班仪式在延安大学举行,李国武发表动员讲话,结合自身学“延安精神”经历,勉励同学们在延安“沉浸式”感悟精神力量,投身民族复兴伟业。

实践队通过“理论学习 + 旧址寻访 + 情景教学”三维学习模式,在延安开展了一场生动的红色教育。延安大学惠小峰教授在讲座中系统解读延安精神内涵。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枣园、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等旧址,重温革命峥嵘岁月,追寻往昔历史足迹,深切感受延安精神的深邃内涵。大家纷纷表示,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

2.png

图为实践队参与研学活动开班仪式

3.png 

图为实践队在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实地调研

4.png

图为实践队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实地调研

5.png

图为实践队在杨家岭革命旧址实地调研

二、寻访民歌源流:以历史脉络挖掘文化内核

陕北民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 年 6 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主要流传于陕西北部延安市和榆林市。它是黄土高原文化结晶,风格高亢粗犷、质朴率真,展现当地民众生活情感与地域性格。实践队以“追根溯源”为主线,深入其发源地调研。

实践队先后前往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延安文艺纪念馆、陕北民歌博物馆、榆林市“三馆一中心”,队员聆听讲解员讲述陕北民歌,仿若穿越回激情岁月,见证其在陕北热土生根发芽,成为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珍贵历史照片与饱含深情的艺术作品,如生动的历史教科书。从劳动号子到信天游,从革命歌曲到新时代赞歌,每首民歌都承载着陕北人民情感与智慧,记录着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

在延安歌舞剧团,党总支书记张亚卫为实践队开展《从陕北民歌唱到天下红歌》专题授课,阐述陕北民歌在全国革命歌曲传播中的基础地位、艺术特色及影响。随后,实践队到延安文化艺术中心剧院欣赏《永远的信天游》演出,该演出融合非遗元素与现代舞台技术,为非遗传承提供新思路。

6.png

图为实践队在延安文艺纪念馆实地调研

7.png

图为实践队在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实地调研

8.png

图为实践队与延安歌舞剧团召开座谈会

9.png

图为实践队与延安陕北民歌传承发展研究会召开座谈会

3c4f42b6-3c10-47d7-a6f5-3e19568be270.png

图为实践队在陕北民歌博物馆实地调研

11.png

图为实践队在榆林“三馆一中心”实地调研

12.jpg

图为延安市歌舞剧团高老师为实践队演唱陕北民歌

三、对话传承力量:以多方对话探索当代延续

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队组织多场座谈会,与文旅局、陕北民歌传承人、文艺工作者、当地民众和文化学者深入交流。

实践队在榆林市文旅局和文化馆,调研民歌当代传承及文旅融合中的传承推广策略与未来规划。通过“民歌 +”创新模式,将传统艺术与短视频、文创产品结合,让古老民歌焕发生机。工作人员表示:要守住民歌根脉,使其融入年轻人生活。此次调研让队员认识到,陕北民歌是黄土高原文化基因和时代印记,其保护传承需守正创新,让这一文化瑰宝在新时代更耀眼。

实践队与延安陕北民歌发展研究会、延安歌舞团座谈,专访吕政轩教授及周淋、杜嬿暇老师,探寻陕北民歌艺术特质与当代价值。座谈会上,老一辈传承人讲述民歌传承历程,生动展现了民歌从民间土壤生根发芽到成为文化瑰宝的传承历程。吕政轩教授阐释艺术特色与文化传承价值,助实践队构建理论认知。榆林纪博中心创新实践亮眼,通过数字化采录、新媒体传播、现代艺术表达展现传统文化转化路径。此次交流让队员们深受启发,认识到陕北民歌是黄土高原文化基因和时代印记,传承要恪守本真、与时俱进。

13.png

图为实践队与榆林学院吕教授交流座谈

14.png

图为实践队榆林市文化馆负责人交流

15.png

图为实践队采访纪博中心工作人员

16.png

图为实践队采访陕北民歌传承人

17.png

图为实践队采访《永远的信天游》表演者

在校园调研中,实践队走进榆林学院,与专业老师交流,感受文化传承挑战,了解“五乐”育人体系和“红色基因 + 地域文化”双轨育人模式意义。参观校史馆发现该校作为“陕北秧歌国家级基地”和“陕北民歌省级基地”,将文化传承融入办学灵魂。之后,实践队在延安市新区高级中学与王东红老师及学生交流,学生表示学习经典民歌能掌握演唱技巧、读懂革命故事。调研还发现,该校每年“三节一会”开幕式融合陕北民歌等元素举办文化盛宴,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

18.png

图为实践队参观榆林学院校史馆

19.png

图为实践队采访延安市新区高级中学王老师

20.png

图为采访延安市新区高级中学学生

21.png

图为实践队队员街头采访

22.jpg

图为实践队队员街头采访

23.jpg

图为实践队队员街头采访

24.jpg

图为实践队队员街头采访

如今,这些年轻的身影仍在为传统传承奔走着。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不仅对社会调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在思政教育的浸润下,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与使命感。 实践队以陕北民歌为蓝本,将所学所悟所感转化为调研报告、文创设计与宣讲课程,让黄土高原的歌声在新时代焕发更蓬勃的生命力。

25.png

图为实践队在延安大学窑洞广场前合影


责任编辑: 王欣悦 杜圳
声明:本文转自于互联网,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