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陕西师大学子三下乡:观沧海桑田,寻人类足迹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 编辑:杨兴迪 时间:2023-09-20
导读: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毛乌素沙漠古今人地关系科学考察队于2023年7月赴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榆阳区、靖边县以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毛乌素沙漠古今人地关系科学考察队于2023年7月赴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榆阳区、靖边县以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由学院董治宝教授指导,刘小槺副教授带队,依托行星风沙地貌相关研究,围绕毛乌素沙漠古今人地关系开展调查研究、科学考察。

3.jpg

(图为董治宝教授与团队成员合影)

毛乌素沙漠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边缘地带,同时也是沙漠/黄土过渡地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敏感,其地层沉积物(风成砂、砂质古土壤、泥炭层等)是揭示该地区气候环境变化的有利证据。在毛乌素沙漠及其周边地区,利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座谈、档案资料收集等方法,对该地区的古今人地关系开展调研工作。实践关注沙漠及其周边地区的遗址分布和防沙治沙工程建设,探讨其背后所指示的古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如何在当前环境下因地制宜发展生产,以期为该地区未来的区域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毛乌素沙漠古今人地关系科学考察队成员秉承着能吃苦、善创新、敢担当、乐奉献的精神,积极开展项目的实践工作。在项目开展前,团队成员进行了一系列准备工作:第一,广泛阅读文献资料,了解毛乌素沙漠的气候环境变化过程及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第二,根据项目要求和团队成员的兴趣爱好确定具体的考察地点,明确考察路线。本次实践选取了毛乌素沙漠周边几个有代表性的地点开展调研工作,包括:小纪汗林场、镇北台长城遗址、红石峡沙地植物园、石峁遗址、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统万城遗址、萨拉乌苏遗址、阳早寒春纪念馆等。第三,团队成员查阅考察点的相关资料,并进行组内讨论,交流观点看法。针对不同地点制定具体的调研方法,如设计调查问卷、制定访谈提纲等。

本次考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在一些考察点进行问卷调查以及访谈访问等工作,第二阶段以实地考察为主。在第一阶段中,团队成员针对西北地区的生态、旅游、文化等相关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并于陕北民歌博物馆、红石峡沙地植物园及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等多处考察点开展问卷调查工作。期望通过问卷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结合当前毛乌素沙漠及其周边地区的气候环境特点,探讨该气候环境条件下的人地关系发展情况。为了解该地区人地关系现状,团队成员积极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团队成员向居民们介绍本次实践的目的,居民们也积极配合,为项目实施提供帮助。

1.jpg

(图为团队成员开展问卷调查工作)

2.jpg

(图为刘小槺老师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

第二阶段为实地考察阶段,在刘小槺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在小纪汗林场、石峁遗址、萨拉乌苏遗址等多处地点开展调研工作。团队关注毛乌素沙漠及其周边地区的防沙治沙工程建设以及考古遗址等信息,期望通过实地考察能够在遗址附近找到理想剖面并采集样品,将样品分析结果与遗址的兴衰、变迁历史相结合,探究该地区古气候变化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4.jpg

(图为团队成员在小纪汗林场考察)

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化土地的扩展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发展也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反之,当沙漠终止-河湖发育时,则有利于人类生存。因此,人类迫切需要了解过去的气候变化情况,并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环境变化做出预判且进行合理干预,以期达到趋利避害、推动社会发展的目的。毛乌素沙漠对气候和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在该地区开展过去气候变化与人类适应的研究,有助于正确认识沙漠的演变过程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对该地区未来人地关系发展模式具有借鉴意义,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提供支撑。团队成员表示,将继续发扬能吃苦、善创新的精神,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为区域人地关系的发展方向建言献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5.jpg

(图为团队成员在石峁遗址合影留念)

责任编辑: 杨兴迪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