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青春力量解码智慧养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调研团探秘秦陵社区“智老密码”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赴西部地区老年人数字融入调研团 编辑:王恩泽 刘昌 时间:2025-08-12
导读: 如何让科技温暖“银发生活”?智慧养老在基层如何落地生根?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赴西部地区老年人数字融入调研团走进西安市秦陵社区,以青年视角解码社区养老的“幸福密码”。通过深度访谈社区工作者、陪伴式交流倾听老人心声、亲身参与智慧服务...

如何让科技温暖“银发生活”?智慧养老在基层如何落地生根?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赴西部地区老年人数字融入调研团走进西安市秦陵社区,以青年视角解码社区养老的“幸福密码”。通过深度访谈社区工作者、陪伴式交流倾听老人心声、亲身参与智慧服务场景,这支大学生队伍通过行动解码“小社区”里科技赋能养老的“大文章”,见证政策温度、科技力量与人文关怀在基层的生动融合。

空间有爱:设施搭起幸福“生活圈”

秦陵科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老人日常“打卡” 的生活圈。踏入这里,助餐点、健身房、图书室、书画活动室一应俱全,日均服务超 50 位老人。社区严格按照政策要求,以“贴近需求、便捷可达”为原则规划功能区。健身房器材齐备,种类繁多;图书室宽敞明亮,设施完备。社区已成为老人社交的重要“根据地”,书画笔会、健身活动、棋类对弈等接连不断,欢声笑语冲淡了孤独。


照片1.jpg

图为社区老年正在进行乒乓球比赛 通讯员

在西安市养老设施建设政策的强力赋能下,这些空间更显温度。社区积极争取补贴,从硬件改造到服务配套,将政策“条文”转化为老人“触手可及的幸福”。调研团成员们看到,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正以“适老化、有温情”的方式,细致入微地嵌入老人的日常。

科技适老:智慧赋能“慢节奏”

“手机一键购物,视频打破阻隔”,秦陵社区老人熟练使用智能设备的场景,打破 “老人与科技绝缘” 的刻板印象。社区借力西安市智慧养老政策,特别设立 “数字助老站”,社工与志愿者在此手把手教老人操作手机。社区78岁的张奶奶高兴的向调研队展示,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自己已经能够熟练的掌握“复杂”的操作技巧,现在每天足不出户就能和自己的老朋友打视频,聊家常。

照片2.jpg

图为社区老人向调研团成员展示自己熟练的手机操作

调研团成员亲身参与教学,深刻感受到:秦陵社区的智慧养老实践,是一场精妙的“加减法”。技术做“加法”,叠加服务,让求助响应缩短至15分钟,助餐更高效;操作做“减法”,界面字体放大、步骤压缩,只为适配老人的“慢节奏”。这正是“智创未来”在养老领域的生动体现——让创新科技真正俯身服务人的需求,让技术“弯下腰”适配老人的“慢节奏”。

青春共鸣:读懂银发“心头盼”

在社区访谈室,调研队员围坐倾听老人心声:李爷爷念叨助餐点的热乎饭菜,张奶奶点赞社区的手机教学。这些细碎的“满意”,源自社区服务对 “痛点” 的精准破解。助餐补贴让每餐实惠,文娱活动填补精神空白。青春视角与银发需求在此产生强烈共鸣。

调研队员们发现,养老服务的“细枝末节”,恰是老人生活的“头等大事”。社区工作者以政策为纲,从智能设备操作教学到节日关怀活动,把西安市养老服务提质政策,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具体行动。这种“政策-服务-需求”的闭环,让调研队明白:养老不是单一的 “给予”,而是双向的 “共鸣”——青春力量唯有俯身倾听,读懂老人的“所需所盼”,创新的智慧与政策的温度才能真正“接住”银发生活的重量。

照片3.jpg

图为调研团成员与社区老人访谈结束后合影留念

走出秦陵社区,调研团对“基层养老实践”有了更深感悟。正如队员们在心得中写道:老年友好型社会的构建,“智”在创新政策框架,“成”于社区扎实落地,“暖”于人心深切共鸣。当青年学子以“观察者”和“参与者”身份融入其中,看到的是“小社区”里的“大智慧”。未来,需要更多青春力量投身基层沃土,让政策的温度、科技的力量、人文的关怀持续深耕,让“智创未来”的成果惠及更多长者,让“老有所养”的幸福日常触手可及。这,正是青年一代在应对老龄化挑战中展现的智慧与担当。


责任编辑: 王恩泽 刘昌
声明:本文转自于互联网,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