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润石榴情·技惠乡村行”实践行——陕国职学子推普助力科右中旗 技能点亮乡村振兴
以“语”赋能,助力振兴——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语润石榴情”实践团队近日赴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突泉县多个乡村,开展普通话推广实践活动。团队精准施策、巧设场景、寓教于乐,设计多元化活动,将普通话学习融入村民日常,使其成为促进民族地区沟通交流、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连心桥”。
▲图为实践活动后和村民合影
1. 扎根乡土,精准调研摸实情
为精准推进推普工作,团队深入科尔沁右翼中旗开展全方位调研:进入博物馆梳理当地语言文化演变脉络;走访商铺,记录民族语言转用普通话的实际难点;驻点政务服务中心,观察沟通障碍并与工作人员深入座谈;同时深入社区街道,通过问卷与访谈采集民意,为后续针对性教学积累详实数据支撑。
▲图为实践团队在科右中旗调研
深入道仑毛杜嘎查牧户家中,团队成员盘坐交流,细致记录牧民使用普通话的实际困惑:描述草原特产时的词汇困难、医院就医沟通中的表达不畅等。同时,精准了解牧民对教学内容的具体期待,特别是融入草原知识、民俗故事和日常沟通等内容的需求。
▲图为深入村民家中调研
深入红卫村,团队联动村干部,紧扣当地产业特色,聚焦产业交流、市场对接等实用场景,精准摸排村民普通话应用的真实需求,并动态优化教学内容。“村民需要的是能打开发展新路的普通话,课程必须更‘接地气’。”团队负责人强调。结合调研,推普理念实现从‘我教你学’向‘按需施教’的转变,服务精度显著跃升。
2.聚焦实景,解锁交流“金钥匙”
紧扣当地生产生活实际需求,团队量身打造系列课程,将语言学习深度融入日常场景。 生活技能课堂上,模拟网上购物、医院挂号、社保办理等高频场景,组织村民开展普通话情景对话。“这个药怎么吃?”“我想缴纳医保”…… 从生疏到流畅,简单问答在反复练习中渐趋自然。 村民感慨:“以前去镇上办事常因语言沟通受阻,现在练习好了,心里有底多了!”
▲图为实践团成员进行场景化推普实践
短视频与电商课程广受欢迎。 团队成员通过趣味活动引导,手把手教村民用普通话推介家乡特产、记录生活点滴,指导贯穿表达技巧与拍摄方法全流程。 道伦毛杜嘎查牧民自信展示马头琴技艺,红卫村村民围绕特色农产品,趣味演练直播话术,为开拓线上市场精准奠基。
▲图为实践团教学短视频拍摄
此外,团队还认真梳理政务办事全流程,精心编制“高频日常用语手册”,助力村民在办理社保、户籍等业务时沟通畅行无阻,使普通话真正化作政务沟通的“连心桥”。
3.趣味启蒙,普语引航伴成长
紧扣儿童语言学习规律,实践团队精心设计趣味启蒙活动。 成员们运用儿歌动画教发音,巧妙矫正前后鼻音不分、“n”“l”混淆、声调不准等发音问题,组织“词语接龙”、“看图猜成语”等互动游戏,提升词汇表达精准度。 家长同步参与记录,温馨营造“亲子共学”氛围。
▲图为实践团组织户外趣味推普课堂
实践团更将课堂延伸至草原,开展沉浸式户外语言实践。 孩子们围坐分享,用普通话描述心爱的动植物,收获趣味奖品激励。 7岁的蒙古族小朋友金瑞欣流畅表达:“我喜欢草原上奔驰的骏马,它身姿矫健,能带着我们在辽阔天地里追风!” 成员们深有感触:让孩子在自然情境中自信开口,正是趣味启蒙效果最生动的体现。
4.文化促融,架起民族“连心桥”
团队以普通话为文化交融媒介,精心策划特色活动,致力架设汉蒙民族“连心桥”。“文化翻转课堂”上,蒙古族孩子和村民变身“小老师”,先教实践团蒙语词汇与民族故事,再用普通话转描述分享。 例如,孩子教授蒙语“乌力吉”(意为吉祥),成员学会后即用普通话诠释其意并送上祝福。双向教学,深度促进文化互鉴。
▲图为实践团组织文化主题课堂
非遗共创环节,村民与团队共研马头琴制作技艺,传承人用普通话讲述守护故事,成员同步记录,丰富成果储备展示。非遗漆扇体验中,成员以普通话讲解技法,鼓励村民创造融入蒙古族元素,实现汉蒙创意融合,生动传递民族文化魅力。
5.展赛砺能,自信绽放新名片
各类主题赛事砺能展风采。“写好中国字,我是小传人”赛场上,孩童们凝神书写诗词和梦想;“童心向党 梦想绽放”演讲台,村民与孩童自信登场,用普通话动情讲述红色故事—— 蒙古族金大妈再现“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感人事迹,小朋友塔拉立志:“学好普通话,把家乡的红色故事传扬四方!”真挚宣言赢得满堂喝彩。
▲图为实践团组指导汉字书写
▲图为实践团组织和指导演讲比赛
当晚,“同心筑梦·情暖草原”推普实践成果文艺汇报演出璀璨绽放,成为自信语言的生动名片。 成员们悉心指导孩童勤练展示,携手蒙族少年深情朗诵《盛开的民族团结之花》,这份投入点燃全场热情,群众纷纷主动登台献艺、踊跃参与互动猜词,热情超越发音局限。
▲图为汇演晚会实践团和少数民族孩童朗诵节目
蒙古族姑娘蒙语吟唱《敖包相会》,再用普通话深情诠释歌曲;村民与实践团队共唱《相亲相爱》,不同民族语言在普通话的纽带中交响,汇成民族团结动人乐章,文化交融下的推普成效璀璨生辉。
6.归乡续力,云端续航常在线
内蒙古集中推普告一段落,团队成员返乡归家,云端接力续航。 他们搭建了线上交流社群,畅通需求沟通与信息共享渠道,持续滋养推普结下的“石榴籽”情谊。
▲图为实践团成员返家乡继续推普实践
队员们更立足家乡民族背景,点燃在地实践星火: 新疆籍队员在村中策划“双语故事会”,以维吾尔语与普通话双语搭桥,生动讲述科右中旗草原故事,让边疆村民了解不同民族文化; 宁夏队员深入当地回族聚居区,将红卫村电商教学经验凝练为“枸杞直播宝典”,指导乡亲用普通话清晰讲解“宁夏枸杞”的独到之处。实践团以“返家乡”为支点,撬动科右中旗经验向更广阔民族地区辐射,“语润石榴情”的种子在山海间生根发芽,云端力量守护其持续生长。
7.以语为桥,共绘振兴新画卷
此次“语润石榴情”推普实践,团队以语言为桥,用脚步丈量民族地区热土,以真诚铺就连心之路。 从实用技能培训到趣味启蒙,从文化融合创新到自信成果绽放,再到归乡后的云端续航,普通话正悄然滋润乡村图景:使民族情感传递更无间,传统文化焕发时代新韵,民族团结之花在语言相通中绽放异彩。
▲图为实践团在道仑毛杜嘎查和孩童合影
面向未来,“语润石榴情”团队将不断深化实践、优化模式,让推普之风吹向更广阔的乡村与民族地区。以语言之力,守护文化根脉,激发产业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让普通话真正成为撬动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有力支点,促进各族儿女在深度交流交融中携手前行,共绘团结进步、和美振兴的时代画卷。
撰文 | 周相宇 张霞 田烨 刘伟
图片 | 张莹 陈佳乐 田兴龙 麦地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