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长安大学:见矿业辉煌,传承转型之精神

来源: 编辑:苏数数 时间:2025-08-19
导读: 为深入挖掘工业遗产中的红色基因,2024年7月13日,长安大学红星映矿脉·青潮涌新城暑期社会实践队奔赴铜川王石凹煤矿遗址,开展工业遗产中的红色精神主题调研活动。 王石凹遗址公园在铜川市东郊,他是一座见证了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历程的地标。它的前身王石凹...

为深入挖掘工业遗产中的红色基因,2024年7月13日,长安大学"红星映矿脉·青潮涌新城"暑期社会实践队奔赴铜川王石凹煤矿遗址,开展"工业遗产中的红色精神"主题调研活动。
         王石凹遗址公园在铜川市东郊,他是一座见证了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历程的地标。它的前身王石凹煤矿,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 ,1957年破土动工,1961年建成投产,曾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机械化竖井,也是陕西煤炭经济建设的“台柱子”。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王石凹煤矿为国家的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然而,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和产业结构的调整,2015年王石凹煤矿完成了它的煤炭开采使命,正式关闭。如今,它以工业遗址公园的全新姿态,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承载着时代的记忆。

在上午,实践队首先来到矿工生活区。保存完好的建筑仿佛凝固了时间,透过窗户,可以看到生锈的铁板床,它们依旧在诉说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我的脑海中油然浮现出当年的生产工人们忙碌生活的场景,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矿工们用血肉之躯撑起了国家的能源命脉。他们的生活简单到极致,精神却无比丰盈。

高耸的选煤楼里,生锈的钢铁设备构成震撼的工业景观。走进选煤楼,巨大的筛分机,纵横交错的钢铁架构,让人震撼于工业文明的磅礴力量。锈迹斑斑的齿轮上,仍能看到的铭牌,仿佛在诉说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伸手触摸冰凉的钢铁,仿佛能感受到当年机器的轰鸣与工人的汗水。这些沉默的钢铁巨兽,曾是我国工业化的脊梁。它们见证了我们从“一穷二白”到“自立自强”的奋斗历程。如今,它们虽已退役,但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铭记与传承。

沿着公园的道路前行,便能看到遗留下来的废弃火车。这列老式的蒸汽机火车,静静地停放在铁轨上,它曾经是王石凹煤矿煤炭运输的重要工具,在服役期间为铜煤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站在火车旁,抚摸着冰冷的车身,仿佛能听到当年火车的轰鸣声和汽笛声。火车头巨大的烟囱、高耸的锅炉,以及车轮上深深的辙印,都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与沧桑。如今,这列废弃火车作为王石凹煤矿遗址公园的展品之一,为人们了解煤炭工业历史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它不仅是一件工业遗产,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材,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

IMG_1797.jpg

图为废旧火车

在这遗址公园里,我深刻感受到了工业遗产的独特魅力以及坚韧不拔的工业精神。在未来,王石凹遗址公园将继续发挥其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成为人们了解历史、感受时代变迁的重要场所,也将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IMG_1832.jpg

图为和废旧火车的合影

离别的路上,运煤铁轨在阳光下延伸向远方。这不仅是历史的轨迹,更是精神的传承之路。新时代青年必将在这条路上跑出更好的成绩!


责任编辑: 苏数数
声明:本文转自于互联网,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