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三下乡:碳寻乡野送暖万家 机电青年助力乡村振兴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响应党的二十大号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改善农村居住环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碳寻乡野·新质暖万家”实践团于7月22日至24日深入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围绕陕北农村冬季采暖困境、炊事能源结构及建筑节能等方面开展专题实践。
图为实践团成员抵达火车站合影
扎根田舍访民情,多维行动解民需
实践团采用“座谈+走访+科普”的三维调研模式,足迹遍布三村百余户家庭,构建起全面的乡村能源数据库。通过标准的模块化调查问卷,系统采集了家庭人口结构、房屋构造尺寸、全年能源类型、采暖炊事支出及对新能源技术的认知度等关键信息。实践团针对村民的实际困难展开深度访谈,倾听最真实的冷暖心声,细致记录了采暖炊饮能源使用现状,精准捕捉当地村民的真实诉求与迫切期望。同时,实践团实地勘察和细致记录了传统火炕、灶具设备现状,初步评估了窑洞结构特性优势与现代节能技术结合的潜在可能。
图为实践团成员实地走访村民家中
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实践团迅速行动。针对杨家沟村老人对电器操作不熟练带来的安全隐患,实践团精心制作并发放图文并茂的《安全使用手册》与低碳科普传单,现场演示电磁炉、电暖气等设备的规范操作流程,将安全知识和绿色理念“手把手”传递到村民,有效提升了村民的安全意识和节能认知。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村民宣讲低碳科普传单
在技术推广环节,团队制作了通俗易懂的PPT和宣讲材料,向村民和村干部介绍空气源热泵、生物质锅炉等清洁低碳技术的原理、优势及政府相关补贴政策。“以前光知道烧炕便宜省事,没想到这些新东西(清洁技术)又干净还能省长远钱!”高西沟村一位村民的感慨,道出了村民对绿色技术的认可。
在与马家铺村干部开展的座谈会上,实践团指导老师苏晚驰清晰阐述了实践团目标—探索适配乡村的低碳暖炊模式。双方围绕村庄能源使用痛点、低碳转型迫切需求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务实的交流。会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隆重举行,为长效服务乡村振兴搭建了平台。
图为实践团与当地村委会举行挂牌仪式
数据聚焦民生困,精准施策开良方
调研数据显示,陕北农村地区冬季采暖主要依赖高污染的燃煤和烧柴,虽部分村庄接通了天然气或试点清洁设备,但普及率仍较低。由此可见,当地建筑节能潜力巨大,切实将传统窑洞的结构特性与现代节能技术相结合,有利于推进实现节能效益最大化。针对老龄人口占比高、电器操作能力不足的现状,实践团联合村委会开展“一对一”指导,通过反复演示、简化操作说明等方式降低老年人使用风险,确保绿色技术“用得上、用得好”。
图为实践团成员联合村委会向老人讲解安全知识
黄土窑洞砺初心,青春赋能新乡村
三天三村的深度实践,让实践团成员对乡村振兴的“温度”有了切肤之感。学子们不仅锤炼了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深刻体悟到科技服务社会的价值。“黄土窑洞砺初心,青春赋能新乡村”成为实践团共识,实践团成员将带着这份乡土赋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持续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机电创新动能,让绿色科技真正温暖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