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埙韵传承——探访陕西群众埙文化的领军人物黄建军[排版混乱]

来源:陕西科技大学非遗寻迹社会实践团 编辑:陕西科技大学非遗寻迹 时间:2023-07-21
导读: 埙韵传承——探访陕西群众埙文化的领军人物黄建军 人凿七孔而有了灵魂,埙有七孔而有了神韵。——贾平凹 人物介绍: 黄建军:西安市碑林区“埙乐吹奏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从事民族吹管乐教学二十多年,像笛,箫,埙,葫芦丝,陶笛均有涉及,但...

埙韵传承——探访陕西群众埙文化的领军人物黄建军

人凿七孔而有了灵魂,埙有七孔而有了神韵。——贾平凹

人物介绍:

黄建军:西安市碑林区“埙乐吹奏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从事民族吹管乐教学二十多年,像笛,箫,埙,葫芦丝,陶笛均有涉及,但以古埙的宣传普及推广为主。被誉为“陕西群众埙文化的领军人物”。自创曲目有《漫步少陵原》、《归来》,《望中南》等。

图1.jpg

埙传千年,奏响长安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埙一直作为工艺品在民间流传,但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已经从工艺埙发展成了成熟的乐器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以前的埙以古代的五声音律为主,如今的埙所有音节都有,并且还可以俯吹出小三度的更低音。整体来说,古埙的音色为其所特有。中国民族乐器按照乐器制作的材质的不同,可分为金、石、革、丝、竹、匏、木八种,称为“八音”,而埙独占“土音“。

图二.jpg

坚持不懈,让古埙焕发光彩

老师十岁时拜师西安市艺术学校的邵增茂老师学习竹笛时认识中国古乐器埙,但二十年前才真正与埙结缘,当时正处于人生低谷的黄建军老师在朋友的劝说下,在西安书院门古文化街,一边摆摊售卖乐器,一边在摊位旁收徒教授埙乐演奏。在机缘巧合之下,他结识了制埙艺人冯柄中和埙乐老艺人王胜祥。在他们共同的努力之下,埙乐文化被推上了陕西文化大舞台。在采访中,黄老师提到他人生中与埙相关的五件大事。第一件事是实现了工艺埙向乐器埙的转化。第二件事是他们于2007年正式组建了“陕西埙乐振兴会”,为陕西埙乐振兴指明前进道路。自此,几位埙乐爱好者走上了古埙复兴之路,励志让古埙重拾千年前的神韵,兼顾现代的音乐韵律,让埙乐在创新中成长。第三件是冯柄中与秦俭合作推出了由王胜祥、黄建军主讲的“中国第一部陶埙音像教程”,为广大埙乐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普及性的入门阶梯。第四件是他们携手组建了陕西第一支民间埙乐团“中华埙十三乐坊”,并在大唐芙蓉园演出了古曲《满江红》,真正将埙带入大众的视野,激发了群众学习埙的兴趣。第五件事是成立“三学净土百人埙乐团”,创造了“西安南门瓮城奏响古埙乐”的文化盛宴,是西安群众自觉传承和复兴埙乐文化生生不息的厚积薄发。2018年,“三学净土埙乐团”参加了陕西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的“埙颂中华”高端论坛和埙乐精品音乐会及全国埙乐邀请赛,黄老师作为此次比赛的主要策划者和参与者,促成了此次陕西民族交响乐与民间艺人的合作。这次比赛对黄老师来说可谓是人生一大亮点。对于黄老师来说,带埙走向更大的舞台才能将古埙文化宣传出去,宣传到全国乃至全世界。

图3(1).png

图四(1)(1).png

互相成就,携手共进

黄建军老师为埙乐传承耗尽了半生心血,他从刚开始的求师问道,30年间的潜心钻研、术业专攻,到如今的独立作曲,埙乐演奏技艺日益精湛。黄老师曾接受过央视大型纪录片《一带一路》采访拍摄,为古埙文化的宣传助力。黄老师肩上担负着埙乐文化传承的历史责任,他说,是古埙文化成就了自己,一路走来,一直在为古埙文化传承努力着,从未停止,也不会停止。他爱埙,他说绝不能让老祖宗的传承断在我们这一辈手里。对黄老师将埙爱到了骨子里,而埙也在他的努力之下,被更多的人喜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埙乐文化亟需我辈青年来继承!

图五(1).png

埙乐艺术作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千年来的历史未曾磨灭的灿烂星光,在中华文化的璀璨星河中熠熠生辉。我们致敬每一位像黄建军老师这样的非遗传承人!薪火传承,笃行不怠。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人会被埙的魅力所折服,共同为埙的传承贡献出自己的力量!1:1.jpg



责任编辑: 陕西科技大学非遗寻迹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