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共绘美丽乡村实践团开展调研活动
7月19日至28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三下乡分队一行10人赴陕西省榆林市佳县赤牛坬村开展了为期8天的民俗文化挖掘与乡村文旅地图的绘制应用宣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7月19日下午,共绘美丽乡村实践团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雁塔校区举行出征仪式,韦娜老师出席并宣布此次三下乡暑期活动正式开始。
在出征仪式上,韦娜老师对本次暑期实践活动的任务安排和主要目的做出强调,团队成员结合整理前期文献资料及典型案例把本次实践活动重点落在挖掘传统民俗文化上,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绘制乡村文旅地图并应用,宣传乡村民俗文化,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在“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政策的支持下,以“讲好乡村故事,共绘美丽文脉”为主题,开展了民俗文化实地调研与文旅地图的绘制应用宣传活动。
实践团出征前合照
村委会前合照
首先,通过实地调研、现场访谈、问卷调查和实地勘测的方式对当地民俗文化进行挖掘,对后期文旅地图的绘制进行前期充分的准备工作。
团队成员通过实地参观赤牛坬民俗博物馆,了解到这是陕北唯一成规模的民间自建仓储式博物馆,也是全国最具特色的陕北民俗文化博物馆。同时观看了《高高山上一头牛》大型原生态实景演出,以陕北农耕文化为主题,以半山半水为舞台,以赤牛坬村民为全部演员。团队成员通过亲身经历感受到赤牛坬村民俗文化的深刻内涵及当地村民发展乡村文旅振兴的决心。
参观学习
针对当地多元化的产业结构,通过对不同人群结构,如民俗场景剧参演人员、博物馆工作人员、讲解人员、当地普通村民等进行多次沟通,详细了解到不同村民对于家乡民俗文化的熟悉情况,以达到对于乡村当地民俗文化的初步掌握,并收集相关资料。
对当地村民及游客形成两种不同的问卷调查,分别针对景点推荐、美食推荐、待发掘资源、路线通达性、景观满意度等进行村庄具体问题收集,便于从多方面了解人们对于村庄发展的改进意见及未来愿景。
与村民沟通交流
通过进行地形地貌、传统民居建筑、道路脉络、劳动空间场景等具体工作的实地勘测,为之后文旅地图的绘制打下坚实基础,提供乡村具体范围面积、道路流线、功能分区、地形地势、建筑群落分布等详细情况,同时了解到当地特殊地形地势所蕴含的微气候特征,如温湿度、太阳辐射、风速。
监测相关气候数据
其次,在对当地民俗文化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乡村文旅地图的绘制工作,最后对文旅地图进行应用宣传。
针对当地乡村现状,进行乡村文旅宣传活动,通过设计乡村文旅宣传栏和宣传海报,绘制专属文旅地图,设计赤牛坬村具有特色的文旅形象。
进行具体文旅地图的绘制工作流程:
1)确定村庄绘图范围,并结合获取底图进行文旅地图的前期准备工作;
2)结合现状地图并通过实地走访确定乡村地图实际路线及服务设施位置,并对旅游路线进行规划;
3)结合现有地形图进行实地测绘考察,记录并草绘黄土高原特色地形地貌,比如“峁”、“梁”、河流、树林、沙丘等;
4)采访当地村民及景区人员,了解景点的位置及数量,走访各个景点,并在现有地图标注景点位置,拍摄景点照片。
绘制乡村专属艺术文旅地图,一方面有利于明确乡村范围和村落空间景观布局,另一方面有利于当地的文旅建设,起到宣传推广作用。最后开展讲座及成果汇报,与村委会相关负责人员针对当前设计作品进行交流,收集修改建议,以提问的形式询问他们对于设计内容的看法,统一各方意见进行方案修改,将绘制的地图在之后乡村的导视牌等进行展示。最终实现乡村文旅地图的应用宣传,推动乡村特色旅游,进一步提高村庄文化特色知名度。
汇报实践成果
通过此次“三下乡”活动,以“文旅赋能,乡村振兴”为指导理念,因地制宜,提高村民参与度;文创的设计,激发乡村文化创新能力,提高文化亲和力;宣传的引导,加强传统文化育人作用,带动当地文旅经济发展;地图的绘制,完善乡村文化旅游建设,致力于乡村振兴重大战略举措,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每一次的乡村文化宣传活动,以实际的行动为美丽乡村的文旅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一起共绘美丽乡村新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