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学子实践感悟:探寻伟人故里,传承红色精神,共筑乡村振兴
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以青春之力共筑乡村振兴,长安大学赴湖南“访开路先锋·守交通长安”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18日前往伟人故里——韶山开展实践调研。通过参观毛泽东同志故居,采访党的二十大代表,韶山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毛春山等在实践中感悟新时代青年讲好红色故事,践行红色精神的责任使命,学习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以及强国必先强农的深刻含义。
伟人故里,满眼“韶”华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韶山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故乡,红色是这片土地最鲜明的印记。实践队寻着伟人足迹,踏入了这片土地。我们先来到了毛泽东同志铜像前,铜像全高10.1米,他是那样高大伟岸,站在中国大地上屹立不倒,守护着牵挂的人民。实践队员庄重地向毛主席铜像敬献花篮并三鞠躬表达敬仰和缅怀之情。敬献花篮后,指导老师带领全体实践队员面对鲜红的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巍巍韶峰,青松翠柏,伟人风范,永励后人。我们一定会牢记革命先驱们的英勇无畏,以青春之我,做好红色文化的传承者、诠释者和发扬者,让红色文化在新的历史阶段绽放出新的光辉。
实践队员向毛主席铜像敬献花篮 陆田园 供图
将个人抱负融入民族崛起,用革命信念解救天下苍生。随后,我们来到毛主席故居,这里是他求学、求索、求是的出发地,他“立志改变中国和世界”的伟大志向在这里孕育。山色青翠,游人如织是我对这里的第一印象,当我真正踏入这片土地,看到泥砖墙,青瓦顶,看到陈旧的木床,门前的池塘,我的思绪进入了另一个时空,我好似看到一个意气风发少年郎在书桌前奋笔疾书,看到他下田干农活,看到他在门前池塘里玩水,看到他还是那么的平易近人,时时把人民挂在嘴边,我希望他也能看到,如今的中国和平发展、百姓安康、国富民强、世界前列、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历经挫折而初心不改、淬炼成钢,一个崭新的国家屹立东方,一个古老的民族从此获得新生。
实践队参观毛泽东同志故居 何怡然 供图
实践队员在故居前稻田合照 陆田园 供图
志之所趋,无远弗界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广大青年应有大作为,大抱负,自觉主动肩负起乡村振兴的重任。习总书记曾多次寄语广大青年:“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党的二十大强调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青年该如何参与?又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采访了党的二十大代表,韶山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毛春山,他说:“乡村振兴是一个多方面的问题,既要解决就业,又要可持续发展,还要让老百姓有钱可挣。国家大力支持乡村振兴,也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但青年与大学生们也要有自己的东西,要了解农村,不能连韭菜和麦子都分不清。”
实践队员航拍记录的韶山乡“为人民服务”彩色稻田 何怡然 供图
实践队员采访毛春山书记 陆田园 供图
毛春山书记与实践队合照 陆田园 供图
我们既要志存高远,也要脚踏实地,应把人生梦想汇入时代潮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共振,我们应参与乡村建设,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有乡亲说,“城里少一个大学生没什么,村里多一个大学生就了不起。”我深受感触,我们要实实在在扎根,趁年轻,踏遍每一片土地,俯下身,沉下心,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