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外学子三下乡:依托好山好水,书写美丽答卷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大步迈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壮美画卷在神州大地徐徐铺展。美丽
西安7月18日电 (通讯员:田欣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正确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
西外学子三下乡:走访石砭峪新村,探究乡村振兴路径 西安7月18日电 (通讯员 王婧伊)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深入了解石砭峪新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具体情况,7月17日,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枫
7月19日陕西师范大学乡村振兴调研团开启三下乡第二站——宝鸡市扶风县召公镇吴家村。
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密不可分,乡村振兴需要文化的支持和滋养,而文化传承也需要乡村的土壤和生命力。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传承发展,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在乡村振兴中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探索文化
西安科技大学三下乡:探企得真知,访企促就业 为更好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7月中旬,西安科技大学实践队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赴广州扎实开展为期3天的“访企拓岗”活动。本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赓续红色血脉,厚植爱国情怀, 长安大学“走进红色遗址,感悟红色精神”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教师李慧、胡佳瑞的带领下于7月8日至12日赴陕西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为了传承先辈革命精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赴陕西省西安市追溯红色记忆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了张学良将军公馆。团队成员在这里了解到了西安事变的经过。
7月11日,陕西科技大学阿尔斯特学院“木小方”项目实践团在宁强县青木川镇展开实地调研活动,通过专业知识助力旅游乡镇信息化建设。 在实地走访中居民重点提出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电力供应问题,虽然电力供应较以往已经有所改善,但在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关于在支教工作中进一步开展城镇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对口支援活动的通知》的精神,坚持教书育人,推行素质教育,推动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为响
在小时候的课堂里,我们曾被诸多知识点所吸引,那些灿烂的星期一,成为了我们追逐智慧的奇妙起点。如今,当炎炎夏日里的暖阳洒在田野和校园,我已踏上了一段独特的旅程——支教之路。 萤火虫支教队为小学生们提供生物教育、出行和生活技能等相关活动。这些内
丈量秦川 一访西乡 文/田思雨 图/魏子祺 宋金宜 荫荫绿影遮燥意,朵朵夏花竞相映。2023年7月15日,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丈量秦川”——赴陕西省西乡县促乡村振兴调研队来到了西乡县柳树镇小龙村进行食用菌产业调研和乡村走访。 为深刻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赴安康“乡村振兴”实践团于7月6日,在学校的组织下参加了2023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出征仪式。据悉此次三下乡旨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社会实践能力。
图1 图为“柿寿星”千年柿子树。 柿子,被古人赋予诸多吉祥内涵,代表着“事事如意”等美好寓意。曹村种植柿子历史悠久,也是柿子优生区,有着“曹村美如画,柿子甲天下”的美誉,境内有200余棵树龄超过100岁的柿子树。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图中这棵1200多的“
在后疫情时代的当今,旅游业已经成为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而旅游业带动的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于是就衍生出了民宿、农家乐等非常多的形式,给很多的村民提供了经济收入的又一新渠道。为响应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