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汉中市考察时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汉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郭明娜)地处豫晋陕三省交界、黄河中游腹地的三门峡市,曾因“万里黄河第一坝”而闻名遐迩。如今,这座工业城市正以“生态立市”为钥,奋力开辟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八月中下旬,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青力筑山河”专题社会实践队14
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明确农民作为建设主体的核心地位。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坚持农民唱主角”,为 和美乡村 发展指明方向。云南省昭通市作为全国脱贫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其 8 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发展实践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7月11日,陕西理工大学聚力推普·声动乡野实践团前往汉中市南郑区两河镇,开展为期6天的普通话推广与调研活动,在这里书写语言助力 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党的二十大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纲”。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滇缅交界地带,境内居住着傈僳族、白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等42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比例高达93.6%,当地民族互嵌式社区数量众多,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颇有成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刘素萌 和雨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传承焦桐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MTXX_IMG_20250825_20550990.jpg 八月十五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考“焦桐青耘”实践队赴兰考县开展为期十天的实践活动。循着焦裕禄精神的印记,围绕“精神传
为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关于老年健康服务的战略部署,探索智慧助老在基层社区的创新实践模式,8月22日,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端守护·枕边健康”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新城区新兴社区养老服务站开展“科技助老·睡眠关爱”主题实践活动。
为深度探寻晋北地区传统聚落的文化脉络,解码民居建筑中蕴含的历史基因,进一步唤醒新时代青年对文化遗产的守护意识与传承自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雁北明珠寻踪”青年志愿者协会赴三市三十县区传统聚落与民居建筑遗产保护实践调研团,于 8 月 17 日开启晋北文化探访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城市高质量发展调研29队的青年学子走进“海上花园”厦门,在厦门大学校园及世茂双子塔商业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通过科学问卷深入探访市民对城市发展的真实感受。
本报讯 (通讯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讯)2025年7月20日至28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稷心育禾礼泉行动队”师生一行9人,深入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昭陵镇,开展了为期九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秉持“稷心为民,育禾兴邦”的初心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适逢西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西安交通大学“西行雪莲,同心雪域”社会实践团队堆龙德庆分队,于拉萨市堆龙德庆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中心开展了为期20天的深度社会实践。
为探索水利工程赋能乡村振兴路径,助力区域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8月23日,长安大学赴河南三门峡“崤函乡野振兴行·助农兴业青春力”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三门峡大坝开展实践调研,深入挖掘水利工程在灌溉、生态、产业联动等方面对区域发展的赋能路径。 在
为积极响应团中央关于鼓励大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的号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当代乡村振兴实践中的重要指导意义,切实将理论学习与基层实践相结合。8月18日至23日,长安大学赴河南三门峡“崤函乡野振兴行·助农兴业青春力” 暑
寻访优秀校友,共筑 “两个建大”——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赴五省六市访谈毕业校友、助力职业规划以续写新时代建大精神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15日在雁塔校区访谈我校杰出校友——孙建鹏。 孙建鹏,2010年6月从我校以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身份毕业,现任土
7月18日,寻访杰出校友,共筑“两个建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赴五省六市访谈毕业校友、助力职业规划以续写新时代建大精神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渭南金城工业园采访我校工程管理专业2021级优秀校友曹建浩。 这位扎根金堆城钼业化工分公司工程一线的青年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