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三下乡:走进乡村,融入乡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赴西安市周边乡村代表团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乡村发展,于7月5日至西安市长安区江兆村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对江兆村的发展模式进行调研。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话升级,大力促进农民持续收入”为深入了解西安市地区农村经济转型与农业发展现状,深入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全面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农民增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团队以乡村振兴为主题,与西安市长安区江兆村建立联系,深入了解当地乡土文化建设,以此找出适合当地特色的经济发展方案。
7.5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赴西安市长安区乡村代表团’至西安市长安区江兆村进行实地考察学习,调研团队基于调查问卷的设计,分为村民与村干部两类人群进行访谈记录。
此图为江兆村的作物耕种风景照
7.5日到达江兆村后,调研团队于村口遇见一位休息的老人农户,在征得同意后,团队开始了本次活动的第一次访谈。万旭涛同学对老人进行询问,冯婉莹同学进行拍照记录。针对实际情况,从‘农户的耕地面积,农户的种植作物,生产过程中的注意细节,如何选择种子,种子的品质与价格选择,播种过程的机械使用,政府的津贴补助,自然灾害的影响以及政府政策的帮助’多个方面对村民进行了访问记录。
图片为对农户的访谈记录
在对第一位村户的访谈结束后,调研团队至村干部的家中进行访谈。针对人群性质的差异,团队对问卷的设计进行了相应的修改,从‘今年的耕地面积变化与使用,耕种人群的来源,村干部对于未来乡村的发展规划,未来的发展模式,村民的就业问题于收入保障,传统农业的利弊得失,现代农业的应用’等多个方面对村干部进行了询问记录。
此图为对村干部的访谈记录
村干部基于本村现状,分析制约本村经济发展的原因。江兆村的地地理位置位于地势相较平缓的山坡,在山坡种植农作物,有几条较为明显的弊端。其一,作物容易因为暴雨而被冲毁。其二,开垦荒坡,容易引起水土流失,乃至引发山体滑坡。其三,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播种,管理,收割和灌溉环节均不方便。其四,在山坡进行农作物的生产,机械设备不方便应用,耗费大量的人力。经过与村干部的讨论分析,山坡种植作物的收益与付出并不成正比,但江兆村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发展种植经济只能开垦山坡,于山坡上进行。村干部同时对村子的人口流失进行解答,近年的村子人口一直处于向外输出模式,村子的青壮年不满于现状,选择外出务工,使得村子现有的农户年龄偏老龄化,后继无人,若在未来的长时间内仍旧无法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村子的农作物经济将无以为继。
此图为与村干部的对话交流
国家近年的乡村人口处于流失状态,青年一代相较于务农经济更愿意选择外出城市务工,这是近年来国家发展的大势所在。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旨在发展乡村经济,保障民业民生问题,为中国乡村的发展指明方向,在江兆村现有的环境条件下,依据适宜的气候条件,村干部指出将来会选择种植红枣,红心猕猴桃等经济价值相对更高的作物。同时,依据国家政策与下发的津贴补助,对村民的生活收入进行补助,为村民提供生产的技术支持,引进合适的生产设备,为村民提高生活质量助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推动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现代化,促进农村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