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西建大青协赴岐山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编辑:刘延 鲍砾阳 李思琪 时间:2023-08-12
导读: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3年8月10日上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赴宝鸡市岐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的中国·周原进行调研实践。...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3年8月10日上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赴宝鸡市岐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的中国·周原进行调研实践,旨在追溯周原文化根基,深入了解非遗根基。

 

中国·周原1.jpg

中国·周原

实践团成员在参观中了解到:周原景区坐落着许多以现代手法复原的周建筑例如,明堂,与中国其他传统建筑不同,坐北朝南,作为周原景区的标志性建筑,以仿古立柱、夯土实墙、真草屋顶、太室等复原形式和场景展示,生动还原了三千年前周朝都城建筑风格和礼制建筑的恢弘气象。

周原景区——明堂2.jpg

周原景区——明堂

明堂内部2.jpg

 图为明堂内部

穿过明堂,沿中轴线深入周城。由南向北,拾级缓行而上。礼乐广场、何尊广场,毗连接续而来。礼乐广场以西周代表性青铜器毛公鼎的巨大模型为核心,集中展示了周代礼乐制度及相关历史故事。继续前行,是以“何尊”为核心的何尊广场,四周青铜器环绕。何尊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中国”二字目前发现最早的例证,就是出自何尊内部的铭文之中。

何尊造型铜塑2.jpg

图为何尊造型铜塑

尊内铭文(红色二字为“中国”)2.jpg

 图为尊内铭文(红色二字为“中国”)

实践团成员近距离观察青铜器,阅读周朝礼乐规制和《周易》等典籍,指尖划过,是历史厚重的底蕴;眼眸微漾,是周朝传承的长河。

       下午,调研组成员继续深入,前往位于岐山县凤鸣镇凤凰山南麓的周公庙。周公,姬姓名旦,亦称叔旦西周开国元勋,也是儒学先驱。采邑在周,故称周公。周公庙地理位置优越,此处依山傍水,三面环山,唯南边与地平相接。《诗经》中描述此地:“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卷阿即为周公庙所在地。据考古专家考证,早在6000多年前,卷阿一带就有先民傍山临泉而居。


实践团在周公汉白玉雕像前合照2.jpg

 图为实践团在周公汉白玉雕像前合照

实践团通过工作人员了解到,周公晚年归隐于卷阿,现周公庙以周公(周公、召公、太公)殿为主体,姜媛、后稷殿为辅的古建群。庙里现存古建三十余座,唐柏汉槐成荫,是全国历史最悠久,文化内涵最丰富,占地面积最大的周公庙。

实践团成员团聆听讲解员讲解2.jpg

 图为实践团成员团聆听讲解员讲解

 实践团成员参观展品2.jpg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展品 

落日低垂,天色入暮。实践团一行仍神游在周文化之中。凤鸣九天,筑梦岐山,凤凰山下,周公殿前。一天的调研即将落幕,但周朝优秀文化生生不息,永无休止。

凤凰雕塑前合影2.jpg

图为实践团在凤凰雕塑前的合影

责任编辑: 刘延 鲍砾阳 李思琪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