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扎根乡土厚耕耘,乡村振兴焕新生

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编辑:闫洪良 毛琳 时间:2023-08-14
导读: 西建大学子三下乡:扎根乡土厚耕耘,乡村振兴焕新生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产业振兴,只有产业振兴,方能留得住人才,推动乡村发展,持续激发乡村振兴的内在活力与动力。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了解当代乡村农业发展状况,梳理并总结乡村农业现代化发展状况,2023年7月31日至8月9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下简称实践团)前往关中平原农业发展较为突出的地方——流曲镇开展考察调研。

为确保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出发前实践团开展了相关活动安排,对流曲镇已有大致了解,同时进行了此次活动的人员分工和具体规划。据悉,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流曲镇当地已经有大大小小的家庭农场,规模较大的已经达到两千亩多,小的也有几百亩,实践团在当地进行调研活动,探寻当地家庭农场形成与发展,从而助力乡村农业现代化。

图片1.png

(图为出发前团队成员在校门前合影)

实践团分成两支小队,一支前往当地农户家,询问关于土地合并与家庭农场的事情,另一支采访当地家庭农场的主人。通过调研和探访发现,当地村民大多数将土地承包出去,少部分依旧是自己坚持耕种,被承包的土地也超过一半,村民仅留有2-3亩自己耕种。而当地的家庭农场分两类,一类是专门的小麦、玉米农场,另一类作物更多样,有奶山羊、西瓜、菜瓜和一些水果等等。前者规模较大,后者规模较小。规模较小的农场一般是有百亩左右的农田,还有70到80头奶山羊,十来亩瓜地。在问询和统计后得知,300到400亩左右规模大小的农场的资金流水一年百万左右,盈利十几万,但波动较大。

图片2.jpg

(图为成员走访当地农户)

此行的重点在于调研大规模的农场,了解其形成的过程,发展的情况与难点,实践团前往当地最大的家庭农场,与农场主进行交谈。他们的模式便是从收割-晾晒收仓,一人可以抵的上三人,他们使用的是大型的农耕机械,1-2天便可以完成千亩的松土。而机械都是农场所有,其中大多数机械来源国外,马力大。农业几乎都已经实现机械化,松土、播种、施肥、收割、运输等生产流程在机械操作下更加便捷。但是农民往往地小地少,且本就收入不高就更希望节省成本,在施肥环节上大多采取人工操作。针对小麦和玉米也很少会进行机械化灌溉。再了解到土地经营区流转的政策是2021年下发的,到现在也有3年,当地土地经营权流转是15-20年起步,承包费是一年一结清,中途退出的情况较为少见,也保障了农业经营的稳定。相比于普通农户来说,农场会在田间安插一根根金属管,用于田间灌溉。这跟当地的水利也有关系,当地有渠,灌溉水源充足,并且实践团过去的时候,当地正在挖新的渠。在水渠的水源保障之下,农场的灌溉流程简化,也节约了时间和劳动成本,据了解该农场一年净利润可达一百万至两百万之间。

图片3.jpg

(图为成员采访家庭农场)

影响当地农业最大的便是肥料的价格和收购小麦的价格波动,化肥涨价难以预测,小麦收购也受市场供给,国家政策等影响,价格上下浮动较难控制。还有天气因素,例如去年天气不好,在种植时间天气阴沉,太阳不出,影响小麦成粒,但最后反而价格和收成不错。另一方面,农业研究与当地的农业实践存在很大鸿沟,并非是农业研究指导农业生产,而是农业研究帮助农业生产,具体生产环节都需要老农民亲自把握。家庭农场是将土地承包起来,联合种植,在自然灾害的时候,能够保持基本收支平衡,而在一般情况下,基本能保持较好的利润。当地的家庭农场近些年表示,因为去年情况收获好,加上这几年小麦价格不稳定,所以,他不会想扩大规模,一些农民也不想出租。

实践团在此次活动中深入乡村,扎根土地,对于家庭农场的形成与发展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家庭农场伴随土地经营权流转应运而生,一开始是亲戚家或者熟人之间委托,在2021年国家政策支持后才被正式保护起来。再后来,政府对于较大规模的农场提供了更加细化的帮助和扶持,促进了家庭农场进一步发展。当地最大的家庭农场经营者,早先是做土地平整的,在农田里奔波四十几年,积攒下资金,并开始承包土地,集中种植。在这种经营模式中,回顾家庭农场的发展进程,也得以一窥农业前进的道路所在何方。

乡村振兴,脚踏实地。人的一辈子能够做好一件事就已经很了不起。重要的是“找到一件事”“只做这件事”“做好这件事”。对于农业来说,农民似乎不被看好,但农业也能做大,小麦、玉米也能有大作为。好比种子之生长、树木之繁茂,唯有蓄满力量、满怀冲劲,才能“破土而拔节”。对于时代青年,当群策群力撬动发展的“杠杆”,以苦干实干凸显发展的成效,用汗水的浇灌推动乡村振兴,让青春之美在乡土之间澎湃涌动。


责任编辑: 闫洪良 毛琳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