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村:传统村落的发展与创新
陕西大学生网咸阳7月11日电(通讯员 高椿彭 杨喻栋)为深入学习习近平乡村振兴思想,2023年7月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经管学院赴袁家村乡村旅游实践团从杨凌区来到袁家村,对游客、商户以及民宿进行了实地调研。
推陈出新一代代,打造"关中第一村"
9日清晨,实践团乘坐大巴车来到袁家村,实践团队长先是与村委会及相关领导进行协商,其余成员进行准备工作。
在当地人员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首先了解了袁家村的发展历史。原来,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袁家村还只是一个干旱贫困、资源匮乏的小乡村。在袁家村老书记郭裕禄的带领下,人们兴办企业不断尝试,成功解决温饱问题。
上个世纪末,袁家村重点发展重工业,到了本世纪,国家经济发展方式发生变化,开始注重生态环境,原本支撑着袁家村经济发展的企业被看作高污染企业,企业开始走下坡路。
就在袁家村村民一筹莫展之际,2007年,郭占武书记接手了袁家村的领导工作,提出乡村旅游理念,每个村民都参与其中,每个人都是袁家村的一份子,每个人都从乡村旅游中受益。袁家村村民们团结一致,解决了工业发展的环境问题,发展乡村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并发展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实现了袁家村的历史蜕变。
图为当地人员为实践团成员讲述袁家村历史,陕西大学生网通讯员供图
扬帆追寻致富路,村民共享丰收果
礼泉县以及袁家村相关领导与实践团成员进行了友好的交谈。谈话中郭镇长指出了袁家村的致富之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战略,即先发展乡村旅游,再转型乡村度假,最后实施“走出去战略”,打造特色品牌,推广到全国,实现三产带动二产,最终带动一产,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战略。
团队成员了解到,在全国范围内有不少企业也曾尝试走过“袁家村”形式的发展模式,然而却并没有取得与袁家村相同的效果,对此,郭书记指出:袁家村的发展模式并非不可复制,而是不能简单复制。很多村子都是从建设美食街开始模仿袁家村,但如果不复制其核心制度,即使建再多的美食街也无济于事。在袁家村,每个村民都参与到乡村旅游之中,每个人都是袁家村这个庞大机器运行的“零部件”,每个人都能从乡村旅游中受益。郭占武书记以非凡的定力和气概,牢牢把控发展方向,排除各种干扰和阻力,坚定地推行合作社。村民加入合作社的原则是:全民参与、入股自愿,钱少先入、钱多后入,照顾小户、限制大户,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各个项目互相参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通过调节收入分配和再分配,避免两极分化,实现利益均衡,达到共同富裕。袁家村的发展模式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等因素紧密相,虽然其他地方可以从袁家村的经验中学习,但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策略,才能走上正确的致富道路。
如今,袁家村成为了一个集娱乐,休闲,美食于一体的度假村,其中人气最旺、最吸引游客的,还得是袁家村小吃一条街,肉夹馍、油泼面等等,极富"陕味"的美食应有尽有,最受欢迎的麻花和酸奶,味道更是一绝。这条街遵循单品单店不重样、向外扶贫和食材统一供应这三大原则,不仅牢牢抓住了游客们的胃,而且将安全和风味把握在自己手里,不会出现店铺间的不良竞争、"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这种现象发生。
图为当地领导正在为实践团成员讲话。陕西大学生网通讯员供图
实地研究触及真,团队协作显成效
旅游实践团的成员保持着高昂的斗志,秉持着顶着烈日,穿梭在街巷间,积极与游客、商贩进行亲切的交流,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自己的调研任务。袁家村的脱贫之路为我国农村的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此同时,袁家村也致力于对外发展,带动了其他地区农村的经济发展。组员们通过此次实践,感受到了振兴农村的必要性,并想为此贡献一份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的合影。陕西大学生网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