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学子三下乡:“乡”约今夏走城固,赋能乡村助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入选“笃行计划”专项行动的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乡’约今夏,筑梦城固”调研队前往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原公镇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以深入了解当地美丽乡村建设情况,探索其脱贫致富走向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
强动能促发展 打好政策“组合拳”
原公镇采取“园区+支部+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发展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其中,陕西禾和猕猴桃国际园区和齐峰果业猕猴桃种植基地作为原公镇两大特色产业园区,其发展对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助力果农增收致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巨大力量。据原公镇党委组织委员王婷介绍,原公镇将着力发展乡村旅游:以青龙寺村为试点,发展特色民宿,依托当地深厚文化底蕴着力打造出一条“农、文、旅”相结合的休闲农业旅游发展道路,让乡村旅游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地处丘陵地区,位于城固县城以北,坐落着一座美丽乡村。漫步村边,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幅色彩鲜艳的壁画,最美乡村青龙寺村的自然之美、文化之美、乡村之美交相辉映。
青龙寺村多年来坚持多措并举,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打造生态宜居地、建设乡风文明,借文旅融合来提高原公镇经济实力、助力乡村振兴事业发展,当地经济发展与社会各项事业共同进步,群众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据村支书徐晓琦介绍,一方面,该村以柑橘产销为主导产业,拓展销售渠道,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村内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一完善交通道路、水电设施、休闲场所等基础设施修建,进行垃圾无害化处理,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建设新高地。在这两大方向的建设下,青龙寺村荣获“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
基层工作是充满困难与挑战的,但成长与机遇并存。青龙寺村驻村第一书记魏书记在采访中表示,未来五年青龙寺村将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展柑橘产业,带领村民用勤劳双手建设家园;同时,重点加强党建引领、推动强村富民、加强社会治理、加强惠民服务、推进医养结合、打造康养之都。
聚焦产城融合 打造宜居新农村
得益于秦岭南麓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优势,城固县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截至2022当地农业产值达85.66亿元,较前一年增长3.8%;园林水果种植面积达18.46万亩。据了解,禾和公司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优良品种、扩大销路等方法发展自身产业,为当地村民提供超过100个就业岗位,建成果园面积超过3000余亩,实现猕猴桃产业的高品质发展以及企业和人民的互帮互助,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齐峰果业依托原公镇的地理位置、土壤资源和文化背景三个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成为当地乡村振兴发展路上重要的一环。该企业作为优秀乡镇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断引进智能化管理技术,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农业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当中,踏踏实实扎根土地,助力乡村振兴。
追寻张骞足迹 焕发文明新气象
城固县既是张骞故里,同时也是抗战期间西北联大的办学旧址,丝路精神和西北联大的“兴学强国”精神成为城固地区历史文化的精神内核,驱动着这座城市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
城固县博物馆展厅以时间线为轴,记录了城固县的发展历史,讲述了自史前至近现代当地人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与发展。在张骞生平事迹展厅中,调研队重温了这位广博瞻望之士波澜壮阔的一生。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凿空西域”的壮举是一股翻跃千年的浪潮,是不朽的诗篇,这种百折不挠、不畏艰险的信念与精神在千年后仍然激励着城固人、西北联大人与西大人为中国式现代化而不断进取和奋斗。
随后,调研队来到城固一中,该校杨老师向队员们介绍了该校近年来多措并举,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教育振兴的有效街接:在国家政策及政府的支持下,该校加大力度发展教育事业,基础设施、教学质量方面都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升,为各大高校输送了大量优秀毕业生,也吸引到了众多优秀青年回乡任教,参与家乡教育发展。
下一步,城固县原公镇将进一步充分挖掘区域资源禀赋,传承丝路精神,做好乡村“土特产”文章,按照“乡村规划统筹引领、基础建设巩固提升、公共服务补齐短板、人居环境日趋改善、乡村文明逐步提高”的思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